北京邮电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硬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序号:日 期:2015-10-30——2015-12-26目录实验一 I/O地址译码3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原理及内容3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3四、源程序4五、实验结果5六、实验总结5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5实验二简单并行接口5一、实验目的5二、实验原理及内容5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6四、源程序6五、实验结果7六、实验总结7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7实验四七段数码管7一、实验目的7二、实验原理及内容8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8四、源程序9五、实验结果11六、实验总结11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11实验八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8254)11一、实验目的11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1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12四、源程序13五、实验结果17六、实验总结与思考题17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17实验十六串行通讯825118一、实验目的18二、实验原理及内容18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18四、源程序19五、实验结果22六、实验总结与思考题22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22实验一 I/O地址译码实验目的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原理及内容1、实验电路如图1-1所示,其中74LS74为D触发器,可直接使用实验台上数字电路实验区的D触发器,74LS138为地址译码器。译码输出端Y0~Y7在实验台上“I/O地址“输出端引出,每个输出端包含8个地址,Y0:280H~287H,Y1:288H~28FH,……当CPU执行I/O指令且地址在280H~2BFH范围内,译码器选中,必有一根译码线输出负脉冲。例如: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0H OUT DX,AL(或IN AL,DX)Y4输出一个负脉冲,执行下面两条指令MOV DX,2A8H OUT DX,AL(或IN AL,DX)Y5输出一个负脉冲。利用这个负脉冲控制L7闪烁发光(亮、灭、亮、灭、……),时间间隔通过软件延时实现。2、接线: Y4/IO地址接 CLK/D触发器Y5/IO地址接 CD/D触发器D/D触发器接 SD/D角发器接 +5V Q/D触发器接 L7(LED灯)或逻辑笔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硬件连接图如下:程序流程图如下:四、源程序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定义代码段START: MOV DX,2A0H;选通Y4 OUT DX,AL CALL DELAY;延时 MOV DX,2A8H;选通Y5 OUT DX,AL CALL DELAY ;延时MOV AH,1HINT 16H;01号功能调用,从键盘接收按键JZ START;无键按下,返回STARTMOV AH,4CH;有键按下,返回DOS系统INT 21HDELAY PROC NEAR;延时子程序,循环系数为100 MOV BX,100LOOP1: MOV CX,0LOOP2: LOOP LOOP2 DEC BX JNZ LOOP1 RETDELAY ENDPCODE ENDS END START五、实验结果按下键盘时L7闪烁发光,交替亮灭。六、实验总结实验一开始时不理解怎样选通Y4和Y5的地址,对整个接口电路分析后才明白了译码电路真正的原理。 七、实验收获与心得体会本次实验主要了解了端口的输出,D触发器作为一个外部端口实现了向D触发器内写值并正确输出,控制灯泡亮灭,实现了译码功能。对I/O接口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以后的实验很有帮助。这次实验是第一次用汇编语言来让硬件实现功能,和之前学过的C++有很大的区别,也让我进一步看到了他们的不同之处。实验二简单并行接口实验目的掌握简单并行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实验原理及内容1、按下面图4-2-1简单并行输出接口电路图连接线路(74LS273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73为八D触发器,8个D输入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8个Q输出端接LED显示电路L0~L7。2、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Ⅱ码通过这个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情况验证正确性。3、按下面图4-2-2简单并行输入接口电路图连接电路(74LS244插通用插座,74LS32用实验台上的“或门”)。74LS244为八缓冲器,8个数据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K0~K7,8个数据输出端分别接数据总线D0~D7。4、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Ⅱ码,编程输入这个ASCⅡ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5、接线:1)输出按图4-2-1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台逻辑或门)2)输入按图4-2-2接线(图中虚线为实验所需接线,74LS32为实验台逻辑或门)三、硬件接线图与软件程序流程图硬件连接图如下: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