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3.1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辽宁省大连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1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围绕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3.1“氧化还原反应”展开。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培养学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1)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2)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性;4)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通过实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使学生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的平衡,以及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
2.教学难点: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微观过程,需要通过动画或模型等方式直观展示。
-正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时容易出错,需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学生可能不熟悉如何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需要通过步骤分解和逐步引导,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动画、视频资料、在线测试题库
-教学手段: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堂练习、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如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讲授新课(20分钟)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通过实例说明电子转移的过程,使学生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如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讲解。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如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区别等。
-教师讲解:结合板书,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巩固练习(15分钟)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生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展示解题过程,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提问: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针对难点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应用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
2.讲授新课
3.巩固练习
4.课堂提问
5.师生互动环节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
7.课堂小结
(注:以上教学过程设计用时共计45分钟,符合实际教学要求。)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背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现历程,如电化学的早期研究,以及相关科学家的贡献。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中的应用:探讨氧化还原反应在冶金、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如钢铁冶炼、电池制造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环境保护: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生物化学: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化学史话》、《化学与生活》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历史和实际应用。
-观看科普视频: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或视频网站观看关于氧化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