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藏象(七)3幻灯片.ppt

发布:2016-08-10约1.05万字共9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是指心肾阴阳上下交通, 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 心属火位居于上,肾属水位居于下;心火(阳) 必须下降于肾,温养肾阳;肾水(阴)必须上济于 心,滋养心阴,从而维持心肾之间生理功能的协 调,这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 其次,也包括阳气互资的关系。 (五)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成宗气和津液代 谢两方面。 生成宗气: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结合 津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相互协作 (六)肺与肝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的调节方面。 肺的位置最高,主降;肝气活泼好动,主升,两者升降配合,共同调节并维持周身气机的调畅。 (七)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津液代谢、呼吸运动 及阴阳互滋三方面。 津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肾主水,两者互相配合 呼吸运动: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共同维持呼吸运动 阴阳互资:主要指肺阴与肾阴之间互相滋生 (八)肝与脾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九)肝与肾 (肝肾同源)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 用和阴阳相通三方面 在血液运行及防止出血方面,肝主藏血,脾主 统血,两者相互配合 肝主疏泄,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脾主运化,化 生气血濡养于肝 (十)脾与肾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天与后天之间 相互资生及津液代谢两方面 脾运化的水谷精微可充养肾中精气 ,而肾阳 可温煦脾阳,维持脾的运化功能 阴阳相通:肝阴与肾阴之间互相资生 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两者相反相成 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与血互相滋生 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两者相互协作 六腑总的生理功能为“传化物”,主要体现在消化 吸收和排泄三方面。 二、六腑之间的关系 消化过程——胃、胆、小肠 吸收过程 —— 小肠、大肠 排泄过程 —— 大肠、膀胱 三焦与消化、吸收、排泄均有关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腑相合的含义 (表里关系) 主要体现在心血滋养小肠,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化生心血 (二)心与小肠 (三)肺与大肠 主要体现在肺气肃降与大肠传导之间的相互为用 (一)肝与胆 主要体现在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方面的共同作用 (四)肾与膀胱 主要体现在共主小便方面 (五)脾与胃 没有胃降,就没有脾之升清; 脾不能升,胃就不能继续降浊 1、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两者纳运相助 脾与胃的关系体现在三方面: 2、脾气宜升,胃气宜降,两者升降相因 3、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两者燥湿相济 胃纳是脾运的基础,脾运是适应胃继续受纳的需要 脾易被湿困,故喜燥恶湿;胃易伤津液,故喜润 恶燥,两者燥湿相济又互相制约 2、在窍为鼻 鼻是嗅觉器官,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 与肺直接联系,所以称鼻为肺之窍 〔生理方面〕 肺气调和—— 呼吸通利,鼻的嗅觉才能灵敏 〔病理方面〕 肺气不宣——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甚则鼻翼煽动 3、在志为忧(悲) 忧愁和悲伤对人体的影响是使气不断消耗,肺主气,故悲忧易于伤肺 反之,肺虚或肺宣降运动失调: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4、在液为涕 涕是鼻内分泌的粘液,有滋润鼻窍的作用。肺开窍于鼻,故“涕为肺之液”。 当肺的生理功能正常时,鼻涕分泌适度而不外流。 病理上:   风寒袭肺    鼻流清涕;   风热犯肺    鼻流浊涕;   津伤肺燥    鼻干涕少或无涕。 5、与秋气相通应 肺主喉:喉为肺之门户,其发音与肺相关,古人喻为“金空则鸣”。病理上则有“金实不鸣”、“金破不鸣”之说。 五行中肺与秋皆属于金 秋天暑去凉生,草木凋零与肺之肃降之性相应 肾的解剖部位 肾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肾为先天之本 (一)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三方面) 概 说 1、藏精 五、肾 (1)含义: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 (2)肾精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3)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 ①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生理表现】 幼年——肾中精气逐渐充盛——头发生长快而密,换齿, 骨骼生长而身体增高;但天癸未至,不具有生殖能力 青年——肾中精气比较充盛——发育近成熟,智齿生出, 骨骼长成而达到一定高度;同时产生天癸,男子排精, 女子月经来潮 壮年——肾中精气充盛——身体壮实,精力充沛;天 癸未衰,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 老年——肾中精气渐少——发脱,齿落,形体衰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