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脂 类幻灯片.ppt

发布:2016-12-13约3.21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第二节 脂 类 1、脂类概述 不溶于水而能被乙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抽提出的化合 物,统称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甘油三脂)和类脂(磷脂、蜡、萜类、甾类)。 脂肪又称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成。 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及其酯三大类。 磷脂是含有磷酸的脂类,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类。这三大类 类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正常结构与功能。 此外,胆固醇还是维生素D3以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的原料。 人体脂类的分布 体脂占体重的14-19%,男性最好不要超过20%,女性最好不 要超过30%,超过就是肥胖。 体脂约有95%左右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5%为固醇类。主 要分布于腹腔、皮下、肝脏等处,称为储脂。 2、脂类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1克食物脂肪在体内可产生37.7kJ (9kcal) 的能量。 2)构成人体成分:中性脂肪占体重的10%~20%,构成体脂肪组织,其含量可因体力活动和营养状况而变化,被称为动脂。类脂占总脂量的1~5%,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成分,其含量稳定,不受机体活动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被称为定脂。 3)维持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可隔热保温。 4)保护脏器作用:脂肪组织对脏器有支撑和衬垫作用,保护内 部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5)内分泌作用: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 素等,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6)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7)提供脂溶性维生素 (A、D、E、K)。 8)胆固醇是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胆汁、性激素、 肾上腺素、维生素D等)。 9)增加饱腹感: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刺激产生肠胃抑素,使 胃肠蠕动受到抑制。 10)改善食物感官性状: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形,促进食欲。 3)脂类的运输 由于脂类难溶于水,血浆中的脂类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与蛋白质 结合才能运输,即脂蛋白,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功能单 位, 按密度分为:乳糜微粒、VLDL、LDL、HDL。 乳糜微粒(CM):主要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到肝脏和脂 肪组织,不能进入动脉壁内,一般不致动脉粥样硬化,但易 形成胰腺炎。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到肝外 组织,临床意义不大。 低密度脂蛋白(LDL):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到肝外组 织,易进入动脉壁,沉积于动脉内膜,且容易被氧化。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逆转运,将肝外组织 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去利用、代谢、分解,属抗动脉粥样 硬化的保护因素。 4、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1)脂肪酸:是分子由1~30个碳原子的链烃和羧基(COOH)组成的脂族羧酸,是组成脂肪的基本单位。 2)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因EFA是磷脂的重要成分,而 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成分。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因亚油酸可合成花生四烯酸,再 由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 与胆固醇代谢有关:与胆固醇脂化,有利于胆固醇分解代 谢,防止在体内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键结构的脂肪酸。 主要包括: ?-3系列:亚麻酸、EPA、DHA ?-6系列:亚油酸 EPA与DHA EPA为20碳5烯酸(C20:5,n-3),DHA为22碳6烯酸(C22: 6,n-3),均为人体需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人体利用亚 油酸和?-亚麻酸可以合成。多存在于海产品中(深海鱼油)。 生理功能: 降低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维持视觉功能,增强视力。 与婴儿大脑发育关系密切。 食物中的脂肪酸存在方式 多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动物脂肪含有40-60%饱和脂肪酸,30-50%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极少,植物油含量较多。 硬果类也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核桃中的亚麻酸含量达12.2 %,建议吃带皮核桃,否则亚麻酸易被氧化。 5、磷脂 甘油三酯的一端被磷酸胆碱取代被称为卵磷脂。 蛋黄、瘦肉、肝、脑、肾等含卵磷脂较高,但也含有较 多胆固醇。 卵磷脂的作用: 有助于胆固醇的溶解和排泄; 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6、胆固醇 胆固醇又称胆甾醇,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构成生物膜; 可转变成维生素D; 分泌或制造雌性和雄性性激素。 胆固醇会导致严重的听觉障碍,或阻塞眼部血管,产生视觉障碍。 胆固醇过高死于肺癌的比例也比胆固醇正常的人高。 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