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第一章第2课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课时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考纲解读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及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熟练应用.2.掌握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平均速度公式、Δx=aT2及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相同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相同,则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则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D.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B
2.[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关推论的应用](201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新高三素质测试)据相关媒体报道称:中国有可能在建的第二艘航母将直接采用核动力,吨位也将达到10万吨,并直接采用电磁弹射的方式起降战斗机.假设该航母总长330米,跑道长200 m,处于静止状态.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 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 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答案 B
3.[竖直上抛运动问题的分析]将某物体以3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5 s内物体的( )
A.路程为75 m
B.位移大小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方向向上
答案 B
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v0=30 m/s,g=10 m/s2,其上升时间t1==3 s,上升高度h1==45 m;下降时间t2=5 s-t1=2 s,下降高度h2=gt=20 m.末速度vt=gt2=20 m/s,向下.故5 s内的路程s=h1+h2=65 m;位移x=h1-h2=25 m,向上;速度改变量Δv=vt-v0=(-20-30) m/s=-50 m/s,负号表示向下;平均速度==5 m/s.综上可知只有B正确.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反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v0+at.
(2)位移公式:x=v0t+a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v=2ax.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x2-x1=x3-x2=…=xn-xn-1=aT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
(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1∶2∶3∶…∶n.
(2)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为:
t1∶t2∶t3∶…∶tn=1∶(-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gt.
②位移公式:h=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2)基本规律
①速度公式:v=v0-gt.
②位移公式:h=v0t-gt2.
③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gh.
④上升的最大高度:H=.
⑤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t=.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速度时间公式v=v0+at、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位移速度公式v2-v=2ax,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
2.以上三个公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
3.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例1 珠海航展现场“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两架“歼-10”飞机表演剪刀对冲,上演精彩空中秀.质量为m的“歼-10”飞机表演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的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飞机以速度v0着陆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