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溪初级中学 九 年级 化学 学科 教案
(专题4 燃料与燃烧)
课题: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爆炸(课型:新授课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对着火点的理解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用品】:仪器: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镊子、玻璃片、蒸发皿、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药品: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酒精、凉水、蜡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人类发现了火、使用火以来,火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观看奥运圣火的照片, 奥运圣火象征了光明、和平、团结、友谊。火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古人用火来取暖、烧食物、驱赶野兽,现在人们用火来冶炼金属,烧制瓷器,火使人类文明不断的向前发展。如果没有火将会一片黑暗,吃生食、汽车、火箭都无从谈起。但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说火是一把“双刃剑”。 看到火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燃烧,我们只有掌握燃烧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火。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同探究燃烧与灭火。
[提 问]同学们用过火吗?参加过野炊吗?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1.枯柴为什么会燃烧,而下面的泥土为什么不会燃烧?
2.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柴?
3.你是怎么使火堆燃烧的更旺?
二、新知探究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燃烧要具备哪些条件?
【探究活动】课本82—83页
1、教师完成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2,学生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82页表格
2、学生交流、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明水、泥土和石块等物质在足够高的温度下,与空气﹝或氧气﹞充分接触时能否燃烧?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小结】 归纳:燃烧的定义、特征
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特征: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3、小组交流、总结、教师点评:略
【师生合作】推测燃烧的条件
☆生活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做过灭火的事,下列情况下,你是怎样灭火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1、熄灭蜡烛 2、熄灭酒精灯 3、关掉燃气炉灶
由此你可以总结灭火的原理是 ,常用的方法有 。
☆从以往生活经验、同学们能推测出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吗?师生交流、总结
1、燃烧的定义是:燃烧是一种 、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内 因
物质燃烧的条件
外因 三个条件必须 具备 3、理解“着火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含义。
☆爆 炸
【观察思考】 教师完成演示实验1、演示实验2 课本84页
1、小组交流,理解“爆炸”的含义
2、完成85页 “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表达式”空格的填写内容
三、练习巩固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
2、下列情况下怎样灭火?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1)一张纸着火: ,原理是: 。
(2)酒精在桌子上着火 ,原理是: 。
(3)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这样做的原理是 。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一些有关爆炸的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辅资料43—44页
【板书设计】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爆炸
1、爆炸的含义
2、爆炸的条件
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课后反思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