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一课一、《创建新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docx
第二单元第一课一、《创建新表》说课稿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创建新表》,选自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创建新表,包括新建表格、输入数据、设置单元格格式等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础操作和文件管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本节课的内容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电子表格的实际操作中,为后续学习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创建新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
2.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在电子表格中合理组织数据,形成有效的数据处理策略。
3.信息伦理:教育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时,遵守信息伦理规范,尊重他人隐私,合法使用信息资源。
4.信息应用与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创建新表的基本步骤,包括新建表格、输入数据、调整单元格格式等。
难点:1.数据格式的正确设置与调整;2.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方法。
解决办法:
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创建新表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实际操作,确保学生能够跟随步骤完成学习任务。
2.对于数据格式的设置,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练习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与格式调整,强调格式对数据准确性的重要性。
3.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4.设计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通过作业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个性化辅导。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3—2024学年新世纪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创建新表相关的操作演示视频、数据输入示例文档及格式设置截图。
3.实验器材: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电子表格软件,确保网络连接正常,以便进行在线资源和软件的使用。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方便学生进行实操练习,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进行教师演示和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创建新表》这一节课。请大家先打开教材,翻到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探究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创建新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请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整理数据的情况呢?(等待学生回答)
2.非常好,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经常需要整理数据。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电子表格软件中创建新表。
(一)新建表格
1.请同学们打开电子表格软件,新建一个空白表格。观察一下,新建的表格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行、列、单元格等)
2.现在,请同学们在表格的第一行输入表头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成绩”等。(学生操作)
3.输入完表头信息后,接下来我们要输入具体的数据。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数据。(学生操作)
(二)输入数据
1.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数据的输入。接下来,我们要对数据进行格式设置,使表格更加美观易读。请同学们选中需要设置格式的单元格,然后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学生操作)
2.除了文本格式,我们还需要设置数据格式。请同学们选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设置相应的数据格式,如货币、百分比等。(学生操作)
(三)调整单元格格式
1.现在,我们的表格已经初具雏形。但是,有时候表格中的数据太多,我们希望能够调整单元格的大小,以便更好地显示数据。请同学们尝试调整单元格的行高和列宽。(学生操作)
2.有时候,我们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或者筛选。请同学们尝试使用排序和筛选功能,观察数据的变化。(学生操作)
(四)课堂练习
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课堂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示例,创建一个包含姓名、年龄、成绩的表格,并完成数据的输入和格式设置。(学生操作)
2.在练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帮助你们解决。
三、课堂小结
1.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创建新表的学习。请问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哪些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