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doc

发布:2017-02-03约3.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8、39 页。 教材简析:在本节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掌握了竖式计算的对位原则。本节课教学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为后面教学进位加法作铺垫,让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初步养成验算的习惯和认真计算的态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进行笔算。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验算的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旧知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 书是人类最真挚的朋友,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好老师!书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老师了解到我们板桥小学的同学们非常喜欢看书,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瞧,老师到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了解到了这段时间同学们借书的情况: 出示统计表格(一): 板桥小学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2010.1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本数 51 43 26 63 36 57 教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张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出示统计表格(二): 板桥小学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2010.1 年级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本数 51 43 26 63 36 57 谈话:学校把一、二年级合在一起称作低年级,三、四年级合在一起称作中年级,五、六年级合在一起称作高年级。 提问:学校现在打算以低中高年级为单位开展读书比赛,你知道在这三个年级中是哪个年级获胜吗?(提示:要想知道哪个年级获胜必须先……) 选择你最喜欢的年级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反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教师:计算的结果是我们低年级的小朋友获胜!你们高兴吗? 别看我们年龄小,可读书的热情一点也不比大哥哥大姐姐们差! 自主迁移 教学新知 谈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学校各年级借书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出示统计表格(三): 板桥小学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2010.3 年级 低年级 中年级 高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本数 75 123 126 263 236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如果比赛还在继续,不计算,猜猜这我们低年级这次还能得第一吗?为什么? 教师:是不是像同学们猜测的那样呢?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来验证: (六年级的本数被淘气的米老鼠挡住了高年级的本数没法算了。 没关系,我们先来看看低年级和中年级各借了多少本书。) 板书:低年级:75+123=    中年级:126+263= 提问:同样是加法,与前面的几道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你能知道这两道题的结果吗? 你想用什么办法得到答案,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再试一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生1:用竖式计算; 生2:用计数器拨一拨。 比较两种方法,给以肯定。提出笔算比较方便。 教师:你会笔算吗?指名两人板演。 引导小结:在笔算三位数加两位数或三位数加三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在三位数加两位数时特别要注意数位对齐。 三、尝试练习 过渡铺垫: 独立完成33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集体订正,找出错例。 四、自学课本 掌握验算: 教师:虽然计算题人人会做,大家也觉得很简单,但是每次做题总有同学会出现错误,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有没有好办法呢? 刚才我们说了,书是我们最好的好老师,下面就来请教一下我们的数学书! 学生自学32页,明确“算得对不对,要验算才知道。” 提问:什么是验算?我们该怎样验算? 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教师示范:验算75+123= 学生验算126+263=指名板演。 结合想想做做第一题,选择一题进行验算。 教师小结:为了保证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在计算之后,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再加一遍,将两次的结果进行比较,看是否一致。最后老师再补充一点,那就是在验算之前,还要检查一下数字有没有抄错,数位有没有对齐,验算之后,还要检查横式结果有没有漏写。这样才能确保正确。 五、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42+306      74+424      403+95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应该怎样观察这张表格?怎样求现在有多少台? 想想做做第4题: 六、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在原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