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计学习题解答.ppt

发布:2017-02-12约1.22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河北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九章 习题解答 第二章习题 2.2解(1)先排序:25 26 28 29 30 30 32 33 34 34 35 35 36 36 36 36 37 37 37 37 37 38 38 38 39 40 41 42 42 43 43 44 44 44 45 45 46 46 47 49 (2)确定组数K=1+㏒1040/ ㏒102≈6 (3)确定组距i=(49-25)÷6=4,i取5(须保证i*k〉R)。 (4)确定组限,编制频数分布表,如下表所示: 2.2解 某百货公司40天销售额频数分布表 2.3解 2.3解:(1)先排序:87 88 92 95 97 100 103 103 104 105 105 107 108 108 110 112 113 114 115 115 116 117 117 118 119 119 120 123 124 125 126 127 129 135 136 137 138 142 146 152 确定组数: K=1+㏒1040/ ㏒102≈6 确定组距i=(152-87)÷6≈10.8,取i=15(或12均可,须保证i*k>R)。 确定组限,编制频数分布表,如下表所示: 2.3解 某行业管理局40家企业1999年产品销售收入频数分布表 2.3解 (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销售收入再分组表 第二章习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1.很多同学缺少做题步骤(过程),而直接给出频数分布表,我们要求有完整的做题过程,做题的依据必须写明。 2.组数K根据经验公式确定,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数,因此,K=6(组),最终的分组结果必须为6组。 3.组距i=R/K,可根据需要,在保证i*K>R的情况下,适当取大些,既可避免漏掉数据的极值(极大、极小值),又可进行等距式分组。例如2.2中K=6组,i取5;2.3中K=6组,i取15等。 第二章习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4.确定组限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你的分组是否合理。一般地,如果频数分布表中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频数先逐步增大,到达高峰后又逐步减小,则可认为是合理的分组。如不合理,可重新调整组限,直至合理为止。 5.根据同一组数据进行分组,分组结果可能不是唯一的。 6.统计表的格式要规范。 3.1的解 (1)先将数据排序如下: 236 238 240 249 252 257 258 261 263 265 267 268 269 271 272 273 274 276 278 280 281 284 291 292 295 297 301 303 310 322 3.1的解 (1)先确定中位数的位置: Me的位置=(N+1)/2=(30+1)/2=15.5,在第15、16个数据之间,即272、273之间,此时 (2)日销售额的标准差:列计算表略 此题直接可用计算器计算,不用分组。 3.2的解 根据已知条件列计算表1 将表中计算结果代入调和平均数公式: 3.2的解 3.3的解 (1)根据已知条件列频数、累积频数分布表、均值计算表(略) 已知众数所在组是400~500,频数是42,前、后组的频数为30、18,代入公式,得: 3.3的解 (1)Me的位置=120/2=60,中位数在400~500这组,L=400,Sm-1=49,i=100,fm=42,代入公式,得: 均值的计算: 3.3的解 (2)列标准差、偏态系数、峰度系数的计算表(略),得: ≈115.997(万元), ?3 ≈ 0.2058, ?4 ≈2.3514 说明这组数据分布为正偏,偏度不大, ?4 3,为偏平分布。 3.4的解 两个车间日加工产品的均值为: 标准差的计算由 3.4的解 将甲、乙车间的数据代入上式,得: 甲: 乙: 得总体数据的 又知 则 3.5的解 根据已知数据列计算表(略),得: 3.6的解 由于数据水平不同,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计算,需要计算离散系数,可将数据排序列表(略) 得: =172.1(厘米) S1≈4.20(厘米)V1=0.024 =71.3(厘米) S2 ≈ 2.50(厘米) V2=0.035 结果表明V1〈V2,说明幼儿组身高差异大。 9.4解 不一样: (1)前者因为各期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总速度,可以几何平均求出平均发展速度在减一,即平均增长率为: (2)后者,大家的解法一: 解法二: 9.4解 (2)分析:返修率是反映生产工作质量的一个指标,指送检制品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但经过返工修整可能达到合格品的数量占全部送检制品数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返修率=返修品数量/ 全部送检品数量 ×100% 。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