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PC管理控制程序文件.doc

发布:2018-12-13约6.44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目的   通过正确使用统计技术,评估客户相关信息,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       势,以提早对制程异常纠正。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活动的各个阶段,及客户指定的产品特性。     3 定义 3-1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管制。     3-2 机遇原因(Chance cause):不可避免的机器、非人为、共同、偶然状况发生。     3-3 非机遇原因(Assignable cause):可避免的机器、材料、人为、操作疏忽等原因。     3-4 UCL:管制上限。     3-5 LCL:管制下限     3-6 CPK:制程能力(长期),量产阶段的制程能力。     3-7 PPK:制程能力(短期),试产阶段的制程能力。     3-8 甘特图:又叫进度表,用以表示日程计划与其它进度的图形。     3-9 过程能力:(Capability Process)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的总范围。     3-10 过度调整:把每一个偏离目标的值当做过程中特殊原因处理的做法。     3-11 概率:A事件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次,M/N就称为A事件的概率。     3-12 变差:过程的单个输出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 4 职责 4-1 品质部:统计技术运用、分析、改进措施的跟进,效果确认。     4-2 生产部:统计技术运用,管制图绘制,过程能力计算、记录。     4-3 相关部门:基础统计概念培训,了解及使用。 5 程序内容 5-1 统计技术常用的以下方面:     5-1-1 品质部:进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的抽样计划、问题与原因分析,公司内部     及供应商质量记录之统计分析,测量系统分析。         5-1-2 生产部门:生产质量记录统计与分析、过程能力问题控制、原因分析、产品特性的     测量、不合格品分析及产品的设计开发等。           5-1-3 营业:市场及客户满意度调查分析。             5-2 统计技术的应用,公司主要应用以下统计技术但不局限以下几种:       5-2-1 抽样检查:指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出的少量产品中的     不合格品数,来作出判定这批产品是合格或不合格,是接收或拒收的结论。     5-2-2 管制图:是识别过程变差重要工具,指以管制图形式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中质量     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     质量动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管制图有Xbar     ﹣R图、不合格品率推移图等。             5-2-3 散布图: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   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5-2-4 排列图:根据统计的数据,加以层别并计算出各个项目所占比例, 再依据大小排     列累积而形成的图形,主要是帮助我们抓住关键问题,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     问题(主要因素或主要项目)的一种有效方法。         5-2-5 检查表(调查表):将要检查的内容事先一一列出,在实施时依内容逐项检查,使 工作不出遗漏,是利用统计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 5-2-6 鱼骨图(因果图):也叫特性要因图或石川图,主要目的是阐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   系,是寻找和记录造成质量问题原因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用于不良项目、不良     品分析及对策)。             5-2-7 推移图:表示随时间变动的适当图形,借助推移图可了解实际成果与目标值的差距     5-2-8 层别法:用于把收集来的数据,按其来源、性质、根据使用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     以便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的数据归类。层别法是一切统计的基础。     5-2-9 直方图:又叫频数分布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据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质量分布情况,对工序或批量产品的质量水平及其均匀程度     进行分析,了解其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5-2-10 以上5.2.2、5.2.3、5.2.4、5.2.5、5.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