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临床体会.doc

发布:2017-09-01约3.6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临床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结石予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低能量ESWI治疗儿童尿路结石患者73例,其中肾盂肾盏结石37例(其中鹿角形结石3例);输尿管结石24例,其中2例并重度肾盂输尿管积水;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7例,其中2例并重度肾盂输尿管积水;膀胱结石5例。结果:随访6个月,73例中1次治疗54例,2次14例,3次5例。结石完全排净69例(94.5%),结石残留3例(4.1%),无效而改成开放手术1例(1.4%)。并发症出现血尿39例,发热16例,“石街” 2例。结论:低能量ESWI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治疗,可作为儿童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泌尿系统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儿童;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91.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71-02 儿童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低于成人。虽然总发病率较小,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土耳其及远东地区儿童尿路结石占尿石症全人群的比率高达30%[1]。儿童尿路结石的治疗成为不容小觑的医学问题。本院2004年4月~2009年4月采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尿路结石患儿73例,取得较好疗效,但仍存不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73例,男47例,女26例,年龄2~14岁,平均(9.20±3.59)岁。包括肾盂肾盏结石37例,其中鹿角形结石3例;输尿管结石24例,其中2例并重度肾盂输尿管积水;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7例,其中2例并重度肾盂输尿管积水;膀胱结石5例。儿童上尿路结石患者多以血尿就诊,少数伴有腰痛、发烧、呕吐,膀胱结石以尿频、尿痛及排尿困难为主,1例鹿角形结石患儿以左腹部包块就诊。结石直径0.2~2.7 cm,其中≤1.0 cm 42例,1.1~2.0 cm 16例,2.1~2.7 cm 15例。均经腹部平片联合超声检查,必要时加做静脉肾盂造影确诊。常规做凝血功能、血尿常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 1.2治疗方法 采用德国Dornier Compact Delta型碎石机。并发尿路感染患儿术前应用抗生素。3岁以下患儿行丙泊酚静脉麻醉,3岁以上患儿部分用哌替啶50 mg肌注镇痛,其余直接行低能量ESWL治疗。手术均采用仰卧位,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和膀胱结石将水囊调至腹部上方,避开骨骼,减少冲击波能量损失。结石准确定位后,砂袋置于患儿身体两侧并适当绑带固定。冲击波能量逐步增加至工作电压8~11 kV,冲击次数800~1 700次,平均1 100次。密切观察结石粉碎情况,随时按结石硬度、性质、大小调节冲击波次数和工作电压。频率60次/min。平均时间18 min。术中密切观察患儿呼吸、脉搏,尽量减少X线照射时间。术后连续3 d予静脉滴注抗菌消炎药及解痉利尿药,肌注5 d黄体酮,20 mg/d,并嘱患儿多饮水,较大的肾盂、输尿管结石者碎石当天禁剧烈运动。术后3~7 d后复查腹部平片或B超,以确定2次或3次手术的必要性。2次治疗间隔2~3周。 2结果 2.1 碎石及排石情况 术后判断治疗效果为:B超检查结石碎末完全消失,X线摄腹部平片无结石。如结石存在则间隔2~3周复碎1次。随访6个月,73例中1次治疗54例,2次14例,3次5例。结石完全排净69例(94.5%),结石残留3例(4.1%),无效而改行开放手术1例(1.4%)。 2.2 并发症 术后出现“石街”2例,1例经2次复碎输尿管“石街”的龙头石后,完全排出,另1例因输尿管狭窄改行开放手术。术后出现血尿39例,没做任何处理后均在2~10 d自行停止。发热16例,经抗菌消炎后体温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明显并发症。 3 讨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是通过X线或B超对结石进行定位,利用超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直至粉碎成细砂,随尿液排除体外的治疗方法[2]。ESWL的适应证是:大于4 mm的肾、输尿管结石,并发疼痛、反复发作的血尿、肾功能减退、肾积水[3]。儿童因器官含水量相对成人高,结构疏松且密度较低,则传导冲击介质好。而冲击波通过躯体到达结石距离又短,加上儿童结石病程短、结石结构疏松,局部黏膜炎症粘连少则成功率高,叶章群[4]认为ESWL是治疗儿童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儿童皮肤脏器娇弱,行ESWL时宜使用低能量、多次碎石,忌使用高能量ESWL。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开放性手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及ESWL。开放性手术创伤大、较痛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