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委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及整改整改情况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市经信委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及整改整改情况报告
根据市纠风办《关于开展2010年度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委认真系统地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方便行评代表、服务对象以及全社会的评议和监督,现将我委工作基本情况以及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经信委工作基本情况
市经信委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工业经济的职能部门。主要工作职责是:监测、分析和调节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拟定工业、通信等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工业和信息化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的意见;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和都市工业园建设;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等。近几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形势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谋划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的战略决策,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抢抓中部崛起、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工业战线广大党员干部克难奋进,主动作为,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一是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制定规划的工作始终,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从快字优先向好字当头转变,引导产业科学发展。近3年来,我委创新规划引导机制,先后制订了《武汉工业产业链(企业群)规划纲要》、《武汉市都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武汉市远城区工业空间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和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为市政府代拟出台了多轮支持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意见,共有实质性支持企业发展措施85项,营造有利于工业科学发展的实施环境。目前,全委上下正在抓紧编制十二五全市工业发展规划。
二是协调工业经济运行,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监测、调节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是我委一项主要工作任务。近几年来,我委完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强化对区级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管理。坚持旬报制度,完善月度生产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密切关注重要原材料、产品市场和价格,积极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加强工业经济调研分析,给市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服务,推进武汉电网建设,做好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间重点企业保电工作。十一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规模与效益迈上新台阶,工业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部工业增加值预计由2005年的85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高于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稳步攀升,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预计分别是2005年的2.54倍、2.17倍和1.84倍。工业对全市税收和GDP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60%、45%以上。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和企业竞争力。全面落实产业振兴计划,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每年对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市级重大项目及1000万元以上的再建技改项目进行扶持、引导和指导,组织实施20项重点创新项目,跟踪服务50多户技术创新重点企业,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预计2010年,11个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60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25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800亿元的36.8%,占比较十五末提高5.5个百分点。按照两型工业建设要求,推进武钢、武石化等65户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鼓励企业大力开发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四是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布局,大力推进远城区新型工业化。以打造千亿板块百亿园区为目标,制定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支持远城区工业园区引进产业龙头项目和全市支柱产业配套项目,促进产业集聚,推动远城区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承接工业经济战略转移。完善都市工业园建设扶持政策,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十一五时期,远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3%,比十五末提高15.3个百分点。工业产业布局由低、小、散快步向园区化、集群化方向转变。远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3%,比十五末提高15.3个百分点。
五是推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实施三年千户、小进规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08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66户,2009年新增385户。十一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2800户,是十五期末1.92倍。积极开展创业扶持工作,协调设立市、区两级全民创业专项资金2亿元,在全市挂牌成立15个全民创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全民创业服务平台,在国内首创中小企业服务超市,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技术指导、融资担保和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2009年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6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