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税收.ppt

发布:2017-09-10约8.57千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税收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第二节 税收制度 第三节 现行主要税种 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二、税种分类 三、税收负担 四、税收弹性 五、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概念 (一)税收一词的释义 (二)税收的别称:“赋税”、“租税”、“捐税” 。 (三)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剩余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理解:主体、目的、依据、特点、收入形式、宏观调控手段 二、税种分类 (一)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与间接税 (二)依据课税对象的性质不同,分商品税、资源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四)按税收的计税依据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五)按税收与价格关系划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三、税收负担 (一)什么是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二)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 税收负担过高影响投资与消费,影响人们的劳动投入,自然对经济增长有不利影响。 四、 税收弹性 (一)什么是税收弹性 指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反映程度,一般表示为税收收入的变化率和GDP的变化率之比。 (二)如何确定税收弹性 (三)我国的税收弹性 我国的税收弹性从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呈上升趋势,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逐步趋于相同,并且快于经济增长。 五、税收原则 (一) 什么是税收原则:税收原则又称税收政策原则或税制原则。它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指导思想,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标准。 (二)内容 1、财政原则 2、公平原则 3、效率原则 1、财政原则 (1)什么是财政原则: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革,都必须有利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亦即保证政府各方面支出的需要。 (2)要求: 充足性,即通过征税获得的收入能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为此,就要选择合理的税制结构模式,尤其要把税源充裕而收入可靠的税种作为主体税种。 弹性,即税收收入能满足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需要。 2、公平原则 (1)什么是公平原则: 从税的角度看,公平是指纳税负担同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相同,它包括纵向公平和横向公平两个方面。所谓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纳税人必须得到不同的税收待遇,即对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征不同的税;所谓横向公平,是指对具有同等纳税能力的人给予相同的税收待遇,征税后,纳税人之间的生活水平或收入水平比率不发生变化。 (2)公平的标准: 机会原则、受益原则、负担能力原则 3、效率原则 (1)什么是效率原则:使因征税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最小,它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 (2)内容 行政效率:所谓行政效率是指税制在保证政策贯彻执行、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使征收费用(征税费用和纳税费用)降到最低程度。 经济效率:因税收征纳活动所导致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损失最小 第二节 税收制度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二、税制构成要素 三、税收结构 一、什么是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简称为税制,目前学术界对税收制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从税收管理出发;另一种理解从税收的经济意义出发。 两者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我们认为这两方面都是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构成一个国家税制的基本框架,前者则是维系这个框架并使之顺利运转的准绳与规范。 二、税制构成要素 向谁征税——纳税人 向什么东西征税——征税对象 征多少税——税率 什么环节征税——纳税环节 什么时候征税——纳税期限 特殊情况如何处理——加税和减免税 什么地点交税——纳税地点 不交如何处理——违章处理 (一)纳税人 1、什么是纳税人: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称纳税主体。 2、分类:法人、自然人 3、纳税人与负税人: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或负担税款的经济主体;而纳税人只是负担税款的法律主体。 4、纳税人与代扣代缴人:所谓代扣代缴人,即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额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5、税负转嫁 (1)定义:就是指各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