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蓝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 vitro propagation of blueberry
陕西定军山蓝莓科技有限公司 制定
1
前 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秦巴蓝莓研究所、陕西定军山蓝莓有限公
司、勉县左哨所蓝莓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新生、秦公伟、张泽平、党娅、余洋、徐皓、王勇、
黄秋萍、任鹏斌、贺帆帆。
2
蓝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蓝莓组培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外植体的获得和处理、初代培
养、继代培养、试管苗移植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蓝莓组培种苗的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培苗 young plant by in vitro propagation
利用侧芽作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的苗木。
3.2 试管苗 in vitro plantlet
3
侧芽外植体在试管中培育长成的嫩枝及幼叶。
3.3 组培穴盘苗 in vitro young plant cultivated on tray
移栽在穴盘中培育的蓝莓组培生根苗。
4 外植体的获得和处理
4.1 外植体的获得
选择无病虫危害、无病毒侵染的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
4.2 外植体的消毒
将采取的外植体嫩枝,用洗涤剂水刷洗,经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
上,将外植体嫩芽先放入75% 的乙醇溶液中浸泡 10 s 后,用无菌水洗净,
再放入 0.1 %HgCl2 或 2 %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0 min~20min 后,用无菌
水冲洗 3 次~5 次。
4.3 外植体的切段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火焰灭菌的解剖刀、镊子将嫩枝均匀切分成大小约 0.5
cm~0.8 cm 的小段,每段含一到两个芽,接种于事先准备好的诱导培养基
中,每瓶 5~10 株。切断一半插入培养基内,芽露出。
5 初代培养
5.1 初代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WPM 培养基。植物激素为玉米素(ZT ),使用浓度范围为0.3~
4
5 mg/L 。
5.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 25 ℃±2 ℃。前期暗培养,待有芽萌发后光照强度 3000 lx ~
10000 lx 培养,光照时间 12h/d~16 h/d。待组培苗生长至大于 5 cm 后,可
以将小苗切断进行继代培养;或继续培养待苗生长满瓶后再继代。
6 继代培养
6.1 继代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WPM 培养基。植物激素有萘乙酸(NAA ),使用浓度范围为
0.1~1 mg/L,玉米素(ZT ),使用浓度范围为 1~10 mg/L。
6.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 25 ℃±2 ℃,光照强度 3000 lx~10000 lx,光照时间 12 h/d~
16 h/d。待小苗生长至大于 5 cm 后,再进行移植。
7 试管苗移植
7.1 基质
基质要求有一定的肥力,疏松透气。pH 值达到 4.5~5.5 。
7.2 炼苗
移植前,将培养瓶放置温室自然散射光下,封口炼苗 3 d~7 d 。然后再开
5
口练苗 3 d~7 d,温度控制在 25 ℃±3℃。
7.3 移植
打开培养瓶盖,将已经锻炼的小苗轻轻拉出,栽植于苗床基质中。温度保
持在 15 ℃~28 ℃。
7.4 移植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