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之认识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本单元总体线索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之 一、考点内容 1.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二、考情分析 本课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各种题型均有所涉及。结合当前实际,复习备考中应注意: 1.结合重大科技成果、人类对事物认识的进展及重大理论、制度创新及决策等,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考查真理的属性 3、结合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对社会制度的探索及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考查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一、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 (一)什么是实践?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1)是一种物质性活动。(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示】 A、以上两个方面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 B、关于改造主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指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考点分析 2、实践的基本特征(特点) (1)客观物质性 第一、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对象是客观的。 第二、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提示】 ?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 a、在改造自然方面:创造出自然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方面: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结论: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烙印。 (2011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 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 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 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 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正确发挥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 A、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提示】 D 例:历史上,作为丝绸之路重要交通枢纽的楼兰古国因为树木和水源的破坏导致生态恶化,从绿洲变成了荒漠。为了不让敦煌重演楼兰悲剧,敦煌近年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酒泉市正在着力进行“引哈济党”调水工程,把青海省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这告诉我们: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C.实践是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A 例:(07年高考政治广东卷24)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A (3)社会历史性 第一、社会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第二、历史性: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4)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3、实践的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 (二)什么是认识(了解)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