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辩证唯物论(教师版)
【高考考点集结】
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把握六个概念
1、物质概念:
(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区别开来): 客观实在性
2、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静止概念: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4、规律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概括。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
5、意识概念: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
①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 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 器官,也是产生意识的 生理 基础;②意识是人脑 特有 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
①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 主观的 ;意识有 正确与错误 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 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②从本质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而且只有经过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
①“两个结合”: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②“两个反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辨别三个关系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1)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2)联系:二者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形而上学 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②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 相对静止 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 和 诡辩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三、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