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知识板块(认识论).doc

发布:2018-10-28约6.05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认识论二轮复习整理 ◎体系建构◎ 自主建立认识论知识体系: ◎知识构建◎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不是孤立个体的活动。历史性:任何人的实践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无论是亲身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正确的认识脱离了实践,那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点: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因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其规律,获得和检验真理社会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我们应当不断丰富发展真理,如果不顾历史条件照搬照抄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一范围哪怕是迈出了一小步真理也会转化成谬误。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受到实践主体自身的实践水平、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和认识对象的复杂多变的特点的限制,所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热点分析◎ 【背景材料】 材料一: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坚实的一步。 材料二:“嫦娥二号”卫星是在“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基础上进行的。“嫦娥二号”卫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但“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有所改进,所探测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在“嫦娥二号”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3点:一是发射时火箭能否将卫星精确送入奔月轨道;二是卫星到达月球时能否被月球顺利捕获;三是能否顺利降落到距月球15公里的轨道上。“嫦娥二号”卫星设计寿命半年,但只要一切按计划进行,节省出的燃料能够让“嫦娥二号”卫星“伴月”的时间更长,完成更多的探测试验任务。 材料三:考虑到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绕”:04-07年。“落”:2013年前后。“回”2020年前。在三个阶段均成功实现以后,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人登月计划。 为“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做技术服务工作的有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 【分析思路】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探月工程的实践,人们获得了对月球的一定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指导探月工程的深入开展,并且在探月工程不断的进行过程中我们对月球已有的认识得到了检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我们在认识月球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嫦娥卫星延伸了人们对月球认识的器官,促进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嫦娥二号是在一号发射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又将促进下一步认识能力的提高。 3、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