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原理绪论【精品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20世纪前半期) 此阶段,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步发展起来。 1.福禄贝尔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是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推动了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著作有《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他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的玩具——恩物。 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 领会 选择题 (1782—1852) 2.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著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等; 他认为教育应让儿童从做中学,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859年-1952年) 杜威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即生长”,提倡教育要遵循儿童生长规律,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就是眼前的生活,而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倡教育要与儿童当下的生活融合,教会儿童适应眼前的环境过好当前的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就是促使儿童主动去经验一切事物,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他十分重视儿童亲身经历的活动,认为只有通过亲自去做,儿童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学中心原则:“从做中学”。 3.蒙台梭利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著有《蒙台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等; 她认为儿童的心理具有“吸收力”和“敏感期”,教师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1870年-1952年)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教育思想传入中国,涌现出一批呼吁改革的教育家。 1.康有为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 (1858年-1927年) 康有为 康有为是参与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之一,自5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他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评价较低,这是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直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一曰:康氏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跌入了帝国主义的圈套”,成为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与洋务派主张的“以夷制夷”并无二致。一曰: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氏的政治思想倒退到反对民权、膜拜君权的立场,最终堕落为保皇党,成了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2.蔡元培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整的学前社会公共教育体系。 (1868年-1940年) 3.陈鹤琴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提倡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他的著作有《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1892年-1982年)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幼儿教育学》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精品课程《幼儿教育学》 《学前教育原理》系列课件 绪 论 CONTENTS 学前教育的概念 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 * 理论阐述 【经验陈述】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教育,对教育这个词,也并不陌生,那我们如何理解教育的含义?什么是学前教育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谈谈什么是“教育”和“学前教育”? 范围 教育 广义 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人身心施加影响并促进人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 狭义的教育即指学校教育。它由专业的教师承担,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很强,是一种可控制很强的、规范的教育。学校教育对其他各种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特殊年龄段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包括婴儿和幼儿。 婴儿(出生至3岁) 幼儿(3岁—6、7岁) 识记 选择题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和促进学龄前儿童身心成长与发展的活动都属于学前教育。 狭义:学前教育是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出生至6、7岁的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领会 名词解释 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兼具理论与应用性质的学科,既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又要在研究中服务于学前教育实践。 识记 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与学前教育学的关系 学前教育原理是对学前教育学中一般、典型问题的研究,是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 领会 * 三、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孕育阶段 萌芽阶段 初创阶段 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16世纪后,教育学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18世纪----20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