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课题2 第3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docx
第5单元课题2第3课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第5单元课题2第3课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选自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的基本步骤。
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计算。
4.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化学实验中的药品用量计算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化学方程式,提高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在实验和实际情境中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通过探究化学方程式中的定量关系,提升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严谨对待化学计算,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具体包括: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例如,通过方程式2H2+O2=2H2O,学生需要理解氢气和氧气按2:1的比例反应生成水。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的步骤,如通过已知的反应物质量计算生成物质量,或者反之。例如,给定氢气的质量,计算生成水的质量。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掌握和应用,具体包括: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关系如何转化为质量关系。例如,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从方程式中的系数推导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准确识别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如何确定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例如,对于方程式Fe+H2SO4=FeSO4+H2↑,学生可能难以确定铁和硫酸之间的质量比。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容易忽略单位转换,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例如,学生需要将摩尔质量转换为克,并确保所有的计算单位一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质量计算步骤,同时引导学生讨论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2.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如通过反应物的称量和生成物的收集来验证方程式的正确性。
3.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播放化学反应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变化。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问题探究和计算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现象导入,如演示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我们如何通过化学反应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介绍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强调其表示化学反应的方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接着,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示例,如2H2+O2=2H2O,讲解如何根据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包括摩尔质量和质量比例的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板书和例题,展示如何将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转换为质量比,并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步骤,并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涉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的典型问题。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和纠正。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方程式质量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简要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练习和探究。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作业提交的截止日期。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书写过程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掌握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质量计算的基本步骤,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如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关系,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定量关系的理解,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4.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路,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5.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实验中所需化学药品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