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因的本质和表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单元 基因的本质和表达 第17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最新考纲]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考点突破 能力培养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温故串知 重温教材 夯实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 ,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 。 转化因子 S型活细菌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 (2)分析实验过程 ①只有加入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②S型细菌的DNA加入 后不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 (3)得出实验结论: 是“转化因子”,即 。 S型细菌的DNA DNA酶 S型细菌的DNA DNA是遗传物质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法,用35S、32P分别标记 。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噬菌体的结构 同位素标记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 。 活细胞寄生 4.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结论:烟草花叶病毒中 是遗传物质。 DNA RNA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连一连] 考点突破·悟法提能 核心归纳 重点突破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分析 考点一 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区别与联系 剖析考点 (1)所用材料相同;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联系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实验结论 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作为对照实验来说明确实发生了转化 巧妙构思 S型细菌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进行对照 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毒性对照 实验对照 体外培养基 在小鼠体内 培养细菌 体外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典例1】(2014·洛阳模拟)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第4组 小鼠不死亡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第3组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注射活的S型菌 第2组 小鼠不死亡 注射活的R型菌 第1组 实验现象 实验处理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组~3组的实验为参照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D 误区1 误认为加热使DNA完全失去活性 点拨: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 误区2 误认为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点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走出误区 【跟踪演练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B.F组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C.F组产生的S型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 解析:从图示实验过程看出,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F组加入了S型菌的DNA,可以分离出S型和R型两种肺炎双球菌,而出现的S型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组经煮沸、D组为R型菌,均不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 剖析考点 1.噬菌体增殖的条件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细菌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2.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 (1)均使DNA和蛋白质区分开,单独处理,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2)都遵循了对照原则; (3)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相同点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结论 不同 同位素标记:分别用32P和35S标记DNA和蛋白质 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