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技朮方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上的理念更新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 改革开放后,1992年10月,十四大提出: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提倡讲求效率,合理拉大收入差距, 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02年,十六大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单元结构图 国民收入(财富)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原则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并重 国家收入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的巨大作用 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依法纳税 主要 来源 企业收入 自我积累、发展 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 影响 生产 决定 有利于 性质 分配对象 适用范围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经济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劳动收入(不是剥削收入,是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分配结果 分配对象 分配尺度 适用范围 按劳分配 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 不是生产资料 并非等量劳动取得等量报酬 公有制经济 劳动数量和质量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相同 分配 方式 所有制 区别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扣除上缴国家的税收后的剩余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支付劳动报酬 都属于劳动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感知历史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2)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1)经济学当中的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差 距 合 理 差 距 悬 殊 平 均 主 义 1.是什么?(含义) 例 1 考点 1 公平 2、为什么重视收入分配公平: ①必要性: ②重要性(意义): ③严峻性: A、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 B、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存在严重的社会公平问题 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基尼系数 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 在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 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9 《中国改革》杂志:我国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31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55倍。 3.怎么办?(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障: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2)重要举措: ①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意义: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具体措施: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解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b、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