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docx

发布:2025-03-24约4.3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分析其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特征。

-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掌握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特别是地形和气候特征。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分析北方地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理解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农业生产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

2.地图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地图,直观地获取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展现北方地区冬季雪景、广袤平原、麦田等景象的视频,如哈尔滨的冰雪节、华北平原的麦田等画面。

2.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美丽画面是我国的哪个地区呀?你们对这个地区还有哪些了解呢?

3.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北方地区的知识,如北方的名胜古迹、饮食习惯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二)讲授新课

1.北方地区的位置与范围(5分钟)

-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在图中的位置。

-提问: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哪些地理界线之间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并了解其简称和省会城市。

2.北方地区的地形(10分钟)

-展示北方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北方地区的地形类型及分布特点。

-学生自主观察后,小组讨论并回答: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教师进一步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又称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展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地形区的特点,加深对北方地区地形的认识。

3.北方地区的气候(15分钟)

-展示北方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北方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观察图表后,思考并回答: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提问:这种气候特点对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如下:

-有利影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寒冷干燥,病虫害少,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不利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容易造成春旱和夏涝;冬季寒冷,寒潮频发,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

-播放一段关于北方地区气候灾害(如旱灾、涝灾、寒潮等)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增强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4.北方地区的土壤(5分钟)

-展示北方地区土壤类型分布图,介绍北方地区主要的土壤类型。

-教师讲解:东北平原分布着肥沃的黑土,黄土高原主要是黄土。黑土和黄土都具有深厚的土层、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