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7.3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 湘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7.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主要贸易渠道和主要产品。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和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征,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贸易渠道和主要产品。
-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教学难点
-理解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影响,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城市化等。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相关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地图法:运用地图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交通等信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外向型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成果,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繁华都市景象的视频,展示高楼大厦林立、工厂密布、港口繁忙的画面。
2.提问学生:从刚才的视频中,大家看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怎样的经济发展景象?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
(二)讲授新课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10分钟)
-地理位置优越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提问学生:这样的地理位置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什么优势?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有利于就近接受港澳地区的产业扩散,利用港澳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同时也便于通过港澳这个窗口,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政策优惠
-讲解: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如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优惠等,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在此投资建厂。
-举例说明政策优惠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某外资企业在享受政策优惠后,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劳动力资源丰富
-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人口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
-展示相关数据资料,如当地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劳动力资源优势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性,因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交通便利
-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图,包括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线路。
-讲解该地区拥有众多优良港口,如广州港、深圳港等,是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便于货物的进出口运输;铁路和公路交通也十分发达,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快速流通,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2.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历程(10分钟)
-初期阶段
-讲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了香港等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发展了纺织、服装、玩具等轻工业。
-展示一些当时这些产业的生产场景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初期的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这种产业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了当地就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