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2022级培养方案.docx
PAGE6
自动化专业2022级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专业类
自动化类
制订人
李丽娟
审核人
方志
专业类及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类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自动化领域功能问题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胜任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应用等工作,在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我校自动化专业类下设自动化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一流专业,针对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提出了“五步递阶法”教育教学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专业立足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跟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迫切需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以工业过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特色,培养创新创业型自动化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能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以及流程工业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维护、技术管理等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工作锻炼,能够达到下列职业和专业成就目标:
1.具备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专业技能,取得工程师资格或具备同等职业能力;
2.能运用新技术和新产品设计开发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系统模块,鉴定、分析、解决系统运行维护等专业职位中的工程问题;
3.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及规范,能从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安全以及经济等宽广视角开展职业活动;
4.具有科学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具备实施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遵从商务礼仪,能与同行、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
5.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持续学习和扩展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能够获得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工程知识: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基础以及本专业必须的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及智能化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实际工艺需求的检测装置、控制元件、执行装置、网络设备等自动化系统架构和应用软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自动化、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控制系统实验与仿真、分析与解释运行结果、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果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设计、编程、仿真等软硬件工具以及各种技术、信息资源,对其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并明确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并考虑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自动化及智能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坚持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优先。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艺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自动化、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艺等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关系见表1.
表1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关系表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