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基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无风险资产:货币证券以及由货币证券构成的资产组合统 风险资产:其价值在未来面临不确性风险的资产 经济主体投资决策的主要问题:在当期储蓄财富(初期 禀赋)中决定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 Finance 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vestments Corporate Finance Project Evaluation Financ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Sales Policy Securities Analysis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ancial Assets 金融经济学的领域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经济学的启蒙时期 Crammer(1728)、Bernoulli (1738)对不 确定性下的行为决策研究 Bachelier(1900)对股票价格随即过程的研究 Fisher(1930)的分离定理 Keynes(1936)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Von Neumann-Morgenstern (1944)期望 效用理论奠定了不确定环境下经济主体的偏好及效用函 数的基本理论体系。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二)20世纪50—60年代:金融经济学的奠基时代 1. Markowitz(1952)的证券组合理论首次将个体投资决策中面临的收益与风险决策简化为均值和方差这两个具体的数学概念,并给除了风险——收益平面上的投资组合前沿。 2.Arrow and Debreu(1954)一般经济均衡存在定理的证明对一般经济均衡问题给出了富有经济含义的数学模型。 3. Tobin(1958)的两基金分离定理(每一种有效证券组合都是一种无风险资产与另一特殊的风险资产的组合)为CAPM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4. Sharpe(1964)、Lintner(1965)、Mossin(1966)的CAPM的提出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奠定了基础。 5. 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首次应用无套利假设探讨了“公司的财务政策是否会影响公司价值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开创了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先河,并奠定了资本市场套利均衡和套利定价分析方法的基础。 6. Debreu(1959)、Arrow(1964)将一般均衡模型推广至不确定性经济中,为金融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灵活而统一的分析框架。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7. Samuelson(1965、 Fama(1965)EMH理论的提出;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三)20世纪70年代:快速发展和形成时期 1.Black-Scholes(1973)、Merton(1973)的期权定价理论奠定了现代衍生金融工具和公司债券定价的基础。 2.Ross(1976)的APT理论克服了CAPM中的模型检验的局限性。 3.Black(1972)的“零—βCAPM”、Rubinstein(1974,1976)、Kraus and Litzenberger (1978)的离散时间CAPM。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4. Merton(1969,1971,1973)的连续时间CAPM(ICAPM)等极大的发展了CAPM理论。 5.Harrison and Kreps(1979)发展的证券定价鞅理论对EMH的检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Grossman and Stiglitz(1980)提出的关于EMH的“悖论”将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入经典金融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 7.Jensen and Meckling(1976)、Mayers (1984)、Ross(1977)、Leland and Pyle (1977)等在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发展了公司金融理论。 三、金融经济学的历史演进 (四)80—90年代:现代金融理论的“百花齐放”时期 1.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及其发展 2.金融契约理论和证券设计理论; 3.金融中介理论(Bodies的中介职能观;信息生产职 能;流动性提供与风险管理职能;降低经济主体市场参与 成本的职能) 4.资本市场理论(探讨EMH有效性的各种证券市场异象 (Anomalies)的解释理论); 5.行为金融理论; 6.法与金融 7.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 金融经济学的发展:另一种划分 传统金融经济学:旧金融学(pre-1950s) 现代金融经济学:(1950s-2000) 新金融学(1990年代末-现在) 理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