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年下册中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单 元 授 课 计 划
课题 第三单元 单元
序号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47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48个汉字。
3、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我们还会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都团结在祖国的大家庭里。无论是令人向往的北京,还是遥远的台湾岛;无论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还是瓜果飘香的葡萄沟,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祖国啊!让我们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我们的家乡山美水美人更美。在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点难点
教学重
重点: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课时分配. 9.《日月潭》10.《葡萄沟》11.《难忘的泼水节》12.《北京亮起来了》
各两课时,语文园地三课时,共计11课时。 时间 13年 3 月29 日 ——13 年 4 月 12 日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9、日月潭 教案序号
27 授课时间 13 年 3 月 29 日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第1.2自然段。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轻读课文,注意把每个音节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分段朗读,要求读得连贯、流利,读准每个字,并注意轻声。
4.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画出下列词语:环绕? 名胜古迹? 隐隐约约? 建筑? 吸引? 蒙蒙细雨湖水碧绿? 太阳高照? 树木茂盛
点点灯光? 风光秀丽? 薄薄的雾
默读课文,想下列问题分别是哪些段落所写的内容。出示问题:
(1)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了解第一段介绍日月潭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顺序(3)清晨和中午,日月潭的风光是怎样的?
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问题(1)。2. 课文是怎样写的?指导朗读(注意“最大”、“高山”两词)。.第一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还写了什么?结合图画理解:环绕、茂盛。讲解词义:名胜古迹.齐读第一段讲读第二自然段。1.日月潭是什么样的呢? 2.画出写日月潭名称来历的句子。.出示句子: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1)问:日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月潭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2)同学朗读。(3)问:北边的湖为什么叫日潭?南边的湖为什么叫月潭?. 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
生:“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指名读第三句话。默读第二段。突出“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了解第一段介绍日月潭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的顺序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点难点
教学重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和企盼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个性化设计
复习
朗读感悟
1、字词: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
2、背诵第1.2自然段
一、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找一找:清晨湖面上景色是怎么样的?湖中景色怎样?2.薄薄的雾看上去怎么样?3.湖水中有些什么?这些景物怎么会在水里的?(理解“倒映”)4.这倒映,看上去模模糊糊的,不清晰,书上用什么词语来描绘的? 5.清晨,湖中的景物为什么“隐隐约约”的?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讲读第自然段。
l、中午的日月潭,作者写了哪两种情况下的风光?2.指名对照着读(或分两组读)两种情况下的景色。3.找出两个意思相反的词体会两种景象。4.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结合理解“高照”、“建筑”、“蒙
蒙”等词。)理解“隐隐约约”。(太阳高照细雨蒙蒙)(清晰朦胧)5.用自己的话说午日月潭的风光。辶廴体会清晨,日月潭的清新、朦胧之美。
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10、葡萄沟 教案序号 2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