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科技行业投资机会探讨:科技周期领航新行情轮动.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科技周期赋能经济新动力 8
近三十年来经济周期更迭:中美竞争端倪已现 8
科技周期的更迭:中国领航本轮科技周期 11
科技赋能“大循环” 14
创新创业引领“内循环” 14
大数据和算法释放需求 14
5G 创造扩充新产业 14
新能源引领传统行业整合升级 17
新周期引领新行情,科技成长正当时 21
科技周期引领伟大的公司诞生 21
改革预期不断加强 22
盈利拐点已至 24
新周期下的新行情 25
大选投票即将落幕,A 股走势沙盘推演 25
四季度投资布局 27
风险提示 28
图表目录
图 1:2000-2020 中美经济总量(十亿美元)与 GDP 增速(%)对比 9
图 2:2017-2018 贸易战时间轴 9
图 3:2019 贸易战时间轴 10
图 4:2020 新冠爆发,贸易战与舆论战同时开启 10
图 5:2020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营收份额 13
图 6:1980 年-2020 年间通信网络代际发展 15
图 7: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整体产量比例持续提升 18
图 8:全球电池装机量TOP10 厂商市占率 19
图 9:ADAS 功能搭载率渗透率明显提升 19
图 10:我国各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电气化率 20
图 11:我国一次能源及化石能源消费量预期(百万吨) 20
图 10:科创板行业分布 23
图 11: 2013 年-2016 年间盈利上行实现戴维斯双击 24
图 12:盈利在一季度出现拐点 24
表 1:低于 2 摄氏度情景我国能源发展分解目标
表 1:
表 2:1986 年-2019 年大市值公司行业变化
表 2:
表 3:科技类上市公司的价值得到市场验证
表 3:
科技周期赋能经济新动力
近三十年来经济周期更迭:中美竞争端倪已现
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看到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将引起新的经济增长,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着手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高科技与整个国民经济结合,全力推进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实现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网络化。美国经济在充分就业的低通货膨胀轨道上稳健增长。但走入 21 世纪,美国经济增长陷入低增速瓶颈,08 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快速修复,自此之后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在不断发展,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额逐年快速上涨,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2010 年,中国国内GDP 首次超过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二,GDP 总量达 6.1 万亿美元,同期美国 GDP 不到 15 万亿美元,两国差距不足 2.5 倍;2012 年中国 GDP 总量达到 8.56 万亿美元; 2014 年,中国 GDP 首次超过 10 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个 GDP 超过 10 万亿美元的国家;目前,中国 GDP 占世界 GDP 总量约 16%,占比份额相比 90 年代初期增长 7 倍有余。短短 30 年时间,中国的 GDP 按照美元计算由 0.3124
万亿美元到约 12.78 万亿美元,增长了近 40 倍,且和美国的差距由近 17 倍到不足 2 倍。由美国强劲增长引领的经济周期末尾,出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的急速发展对战后形成的世界经济与金融框架体系形成冲击,中美贸易战是这种冲击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
回溯 80 年代日美发生贸易战的背景,与中国当前的情况相似度较高。日本通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形成的制造业崛起之势凭借贸易发展快速拉升了日本经济总量,隐隐现出对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出挑战的苗头,美国以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半导体、电信等各方面的贸易保护为借口,全面拒绝日本产品的进口,随后在科技、货币、金融体系等各方面形成全面遏制;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不力,导致日元货币大幅贬值。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前期遗留下来的问题迟迟无法解决,美国在贸易战后快速发展信息科技互联网产业稳坐世界霸主之位,而日本则未能赶上信息科技时代的脚步,长期难以摆脱经济增速低迷的局面,陷入“倒退的三十年”。
美日贸易战早已尘埃落定,但中美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从 2017 年起,美方挑起的贸易争端从农产品逐渐向金融、科技等各领域延申,最终目标直指“中国制造 2025”。显然,科技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背负着创造新经济增长的目标,而这一策略对美国这一科技大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美国要通过经济对立形成对中国经济遏制的绝对优势,尤其要遏制中国在关键科技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发展潜力,逐渐消耗中国在经济上的国力。这一轮争夺本质上是周期末尾对于话语权和经济地位的争夺战,而双方均已做好了长期应战的准备。从 2017 年到 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