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第一节 电阻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001].docx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一节电阻》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阻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欧姆定律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电阻的定义及其单位。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
1.理解电阻的本质及其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中如何测量电阻。
解决办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阻的概念,如电热水壶、电饭煲中的电阻丝,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作用。
2.使用动画或图示,展示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使用万用表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4.对难点进行逐步讲解,结合公式和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
5.在课后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介绍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确保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2.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如播放电阻工作原理的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的作用。
5.结合案例研究,分析电阻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
-设计预习问题:如“电阻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思考预习问题:记录对预习问题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在线提交预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电阻应用案例,如电灯开关的工作原理,引出电阻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其测量方法。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探讨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提问与讨论:针对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电阻的基本理论。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设计电阻计算和应用题,巩固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电阻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拓展学习:阅读拓展资源,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实验操作,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的电阻值,分析不同材料的电阻特性等。
2.实践操作方面:
3.思维能力方面:
学生在学习电阻概念的过程中,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在课堂讨论和实验分析中,学生能够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4.学习策略方面: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反思总结等策略,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拓展中,学生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