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按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动反馈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海市普雄学校 陈慧媛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互动技术,展开教学的实践理论认识,并以《爱写诗的小螃蟹》为课例加以具体说明。同时,得出结论:互动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调控,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
语文 互动技术 合理运用 激发兴趣 自主发展
正文
问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面对的问题
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交流工具。学习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小学生进入小学后所学习的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今后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长期以来,语文一直是学科教学中耗时长、效率低的学科之一。这一问题也使我们从事小学语文的教师感到困惑。特别是进入信息社会,人类生活与工作节奏加快,工作、生活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教育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在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这是我面对的问题。
(二)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堂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阵地IRS)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媒体,让每个学生都可利用手中的遥控器进行教学参与。互动反馈教学设计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堂互动练习,开展课堂及时检测,进行教学调控等方面,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多媒体和交互性强的优势。为此我积极投身于互动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实践之中。下面以二年级语文《爱写诗的小螃蟹》一课为例加以具体阐述。
研究与实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对知识的渴求,对事物探索的好奇心理。在兴趣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在对待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应用“互动技术”,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场戏要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堂课也要一开始就扣住学生的心弦,好的开头,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低年级语文教材有一个很突出的方面:课文生动有趣,体现出它的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点。
因此,根据本篇童话故事的特点,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和的和谐组合,把学生带入情景,学生边,边,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使学生压抑、害怕、恼怒、反感,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培养学习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规律,巧妙、合理地设计教学,组织教学环节,教学具有波澜起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求知欲的增长,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步入”阅读天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二次反馈,看看学生是否能体会小螃蟹两次“哭” 的不同含义。再重复出示这一按点,这里就成为了课堂评价型按点,经过全文的学习,学生已经都能作出正确选择。及时反馈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理解了小螃蟹两次“哭”的不同含义:第一次的哭是伤心的哭,第二次哭是开心的哭。
由此可见,同一个按点用在两处,却有不同的作用,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一次让老师及时了解了知识点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体现了“按按按”即时反馈的教学功效。
应用“互动技术”,自主选择作业,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这就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的心里,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一起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机械、重复的抄抄写写,只会磨损孩子们的锐气。变更作业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吸收、理解和感悟,也有利于学生人格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在学完《爱写诗的小螃蟹》一课后,我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作业。在课后完成,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意识。通过孩子们的选择,我及时了解了学生乐于做创造性的作业,特别是由于学了这一课,许多同学都被小螃蟹碶而不舍的精神所感染,也对写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按按按”的选择了解了孩子们喜欢何种类型的作业,今后可以予以适当调整。
由此说明,教学是师生全方位的接触过程,既有思维互动,也有情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通过互动反馈技术的恰当运用,对于师生间的交流起着强而有力的推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