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本章要点;第一节 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评价对象、依据与内容 ; 对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有:
第一, 外商投资行为对我国外贸发展发生的实际影响及其变化。
外商投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大致包括投资、生产、营销和利润分配等阶段。 而各个不同阶段又包括诸多的活动, 例如投资环境、投资方式选择, 生产资料购置、劳务购买, 产品、市场定位和技术条件选择等, 从而不可避免地对东道国外贸活动产生影响。 这些具体行为及其结果是我们进行外商投资外贸效益评价的直接依据。; 第二, 跨国公司扩张的二重性理论。
国内外已有的跨国公司理论研究成果表明, 跨国公司投资对于母国与东道国都有利弊两方面的效应, 并且在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分配显然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短期来看, 外商直接投资有可能造成东道国贸易赤字;而从长远来看, 外商投资带来东道国进口增长缓慢、出口日益增大的积极影响。 跨国公司理论揭示的一般规律是我们评价外商投资外贸效益的重要理论依据。
; 最后, 不同类型国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照材料。
关于外商投资对一国国际收支产生的影响问题,已有不少案例, 例如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 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的资本渗透, 还有美、日跨国公司对台湾、韩国等地的扩张等。这些案例的比较分析说明, 在不同条件下, 跨国公司对不同国别或地区的投资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对我国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进行评价时,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种差异。 ;二、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评价基本内容 ; 另一方面, 东道国必然要根据其引进外资的需要, 调整外贸、外汇、财政、信贷制度与人员出入境政策, 对外商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从国内外一般经验分析来看: 短期或初始阶段, 以扩大引进外商投资为目标的积极的投资环境建设可能会造成东道国贸易入超。 但从长远观察, 这种入超是赢得长期贸易平衡或出超所必不可少的代价。 以 “硬环境”的形成为例, 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发挥产出效益后, 其???素报酬中包含的贸易创汇贡献会大大抵过初始贸易入超的外汇支出。;(二) 外商购买生产资料与外贸效益
跨国公司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是将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本(包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其中外商购买生产资料的行为包括购买方向、购买数量与购买条件三方面:①生产资料的购买方向是国内还是国外、或是两者结合, 意味着生产资料产品对我国是出口、还是进口, 或者进出口比例是否于我有利。 若外商投资所需生产资料由国外进口, 则我国当年贸易支出增加; 若该类产品由国内供应, 则国内厂商从外商处取得相应的出口外汇收入。 比较常见的情形是, 外商投资所需的土地、建筑材料与设备、一般原材料、辅助材料、电力及能源、通讯联络器材等多数由国内供应。; 而生产过程所需的机器设备、一部分紧缺原材料、零配件等, 则多数从国外进口;②购买数量是指上述不同购买方向的两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总额及其相互比例, 它显示出外商购买生产资料行为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具体影响是否有益。 换言之, 若两部分生产资料价值比值是正的,则说明外商购买生产资料行为对我国外贸发展有利, 若比值为负, 则于我不利;③购买条件是指上述两部分生产资料的购买价格, 它是决定外商购买生产资料行为对我国外贸是否呈有利影响的重要变量。 ;(三) 外商投资方式与外贸效益
外商投资有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 不同投资方式对外贸效益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外商投资采取独资企业方式, 对我国外贸发展的总体效益较不确定,它取决于外商投资额、投资部门分布、技术使用状况、产品外销价格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 一般说来, 外商投资规模越大、投资越集中于我国短线甚至空白的产业领域、使用的技术条件越先进、产品外销价格越高,则对我国外贸发展越有利; 反之, 则越不利。 但是, 外商投资采取独资方式,往往会出现利润汇出较多(影响生产规模扩大)、转移定价方便等情况, 若这类情况在外商独资企业普遍存在,则十分不利于提高我国外贸效益。 ; 外商投资采取与国内产家合资(合作)方式对提高我方外贸效益较为有利。 首先, 我方与外商联合出资, 在投资安全与赢利性方面增强了外商的信心, 会促使其投入大额资本;其次, 企业联合经营有利于提高技术素质与管理效能, 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与出口能力增强; 再次, 企业产品外销定价与收汇等活动置于出资双方共同监督管理之下,能够相对有效地防止抽逃资金与转移利润。 因此, 合资(合作)企业应得到政策上的更多支持、鼓励。
外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