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品储存配送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3-29约1.1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品储存配送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药品的储存和配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药品的储存、保管、养护以及配送全过程。

三、药品储存管理

(一)储存设施设备

1.仓库应配备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如货架,距离地面不低于10厘米。

2.具备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仓库窗户应安装遮光窗帘,通风口安装防虫网。

3.配备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温湿度计应定期校准。

(二)储存条件

1.常温库温度为0-3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冷库温度为2-8℃。

2.相对湿度保持在35%-75%之间。

3.特殊管理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

(三)药品堆垛

1.药品按批号堆垛,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

2.药品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

3.垛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四)药品养护

1.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度检查一次,重点养护品种每月检查一次。

2.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对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加强催销。

四、药品配送管理

(一)配送人员资质

1.配送人员应经过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熟悉药品的特性和运输要求。

(二)配送车辆及设备

1.配送药品的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2.根据药品的温度要求,配备相应的冷藏、保温设备,如冷藏车、保温箱等。

3.冷藏车应具有自动调控温度、显示温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

(三)配送流程

1.发货前,应检查药品的包装、数量、质量等,确保无误后方可发货。

2.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进行发货。

3.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药品不受损坏、不受潮、不被污染。

4.对冷藏药品,应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如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四)配送记录

1.建立完整的配送记录,包括发货时间、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收货单位、收货人、运输方式、运输车辆、运输温度等信息。

2.配送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无有效期的药品,记录保存不少于五年。

五、监督与检查

1.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药品储存和配送情况进行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责令相关部门或人员限期整改。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本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

1.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