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配送管理制度.docx
药品储存配送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规范药品的储存和配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药品的储存、保管、养护以及配送全过程。
三、药品储存管理
(一)储存设施设备
1.仓库应配备保持药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定距离的设备,如货架,距离地面不低于10厘米。
2.具备避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仓库窗户应安装遮光窗帘,通风口安装防虫网。
3.配备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湿度的设备,温湿度计应定期校准。
(二)储存条件
1.常温库温度为0-30℃,阴凉库温度不高于20℃,冷库温度为2-8℃。
2.相对湿度保持在35%-75%之间。
3.特殊管理药品应按照相关规定,专库或专柜存放,双人双锁保管。
(三)药品堆垛
1.药品按批号堆垛,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
2.药品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
3.垛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四)药品养护
1.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养护检查,一般药品每季度检查一次,重点养护品种每月检查一次。
2.对近效期药品,应按月填报效期报表,对有效期不足6个月的药品应加强催销。
四、药品配送管理
(一)配送人员资质
1.配送人员应经过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熟悉药品的特性和运输要求。
(二)配送车辆及设备
1.配送药品的车辆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
2.根据药品的温度要求,配备相应的冷藏、保温设备,如冷藏车、保温箱等。
3.冷藏车应具有自动调控温度、显示温度、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
(三)配送流程
1.发货前,应检查药品的包装、数量、质量等,确保无误后方可发货。
2.按照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进行发货。
3.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药品不受损坏、不受潮、不被污染。
4.对冷藏药品,应实时监测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如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控。
(四)配送记录
1.建立完整的配送记录,包括发货时间、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收货单位、收货人、运输方式、运输车辆、运输温度等信息。
2.配送记录应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无有效期的药品,记录保存不少于五年。
五、监督与检查
1.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药品储存和配送情况进行检查,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责令相关部门或人员限期整改。
3.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本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六、附则
1.本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