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幽门螺菌感染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治疗.ppt

发布:2017-03-17约2.1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与 临床疾病的进展 消化内科 李和平 一、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史 1、1893年 Bzozere 狗胃内螺旋状微性物 1896年 Salomon 狗、猫胃内亦发现类似生物 1906年 Kreintz 胃癌病人胃内发现螺旋体 1915年 Rosenow 消化性溃疡病人胃内螺旋体 1954年 Patmer 胃活检标本未发现螺旋体 1975年 Steer 胃溃疡病人胃上皮表面有细菌 电镜下见多形核细胞内有细菌 1983年 Warrem 与 Marshell 发现弯曲状或S状杆菌 1984年 命名为Campylobacter Pylori简称CP 1986年 全世界开展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1989年 Gookwin等命名为Helicobac pylori简称 H. pylox或HP 2、国内研究情况 1985年 张振华 首次分离出HP 1990年 珠海第一次全国HP会议 1999年 海南HP专家共识 2003年 桐城会议共识 2007年 庐山会议共识 二、幽门螺杆菌的特征 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流行情况 四、幽门螺杆菌与临床疾病 1、上胃肠道疾病 (1)慢性胃炎: 感染率>95% (2)消化性溃疡:没有HP就没有溃疡和溃疡复发 (3)胃癌:高发区即HP感染高发区 (4)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根除HP可使淋巴瘤消退或缩小。 2、胃肠外疾病 (1)冠心病 1974年 Sternby 欧洲5000例冠心病80%有十二指肠溃疡 1994年 Mendoll 认为HP感染,血CRP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高。 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HP感染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2)脑血管病。 (3)偏头痛和雷诺氏病。 (4)缺铁性贫血。 (5)特状性血小板减少紫癜与过敏性紫癜。 (6)白血病有报道认为与婴幼儿期HP感染有关。 (7)慢性支气管炎。 (8)自身疫免性疾病。 (9)皮肤病,食物过敏。 (10)牙周疾病。 五、幽门幽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评价 1、侵入及诊断 ☆ 快速尿素酶试验 ☆ 胃粘膜涂片染色镜检 ☆ 胃粘膜组织切片镜检 ☆ HP培养 “金标准” ☆ HP基因检测 2、非侵入性诊断 - 14C划13C尿素呼气试验(UBT) - 15N尿氨排泄试验 - 粪便HP抗原检测 - HP抗体检测 六、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适应症 我国HP学组制定的HP根除指征 七、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 一线方案 PPI/RBC+A+C bid×7d PPI/RBC+M+C bid×7d PPI/RBC+A+F bid×7d B+M+T bid×14d B+M+A bid×14d 二级方案 PPI/B+M+T bid×7~14d PPI/B+F+T bid×7~14d 谢谢 * (2001—2004全国19省市流调情况) √ 胃肠外疾病 √ 个人强烈要求治疗者 √ 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