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草原》教案设计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庙沟门学区:张慧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二、 自学生字新词,意思。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 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养方面: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习惯。2、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1.播放/images/neimenggu/0872313394030048.jpg
/Files/2010127188-47c4-8491-711bab20f4fc.jpg
/images/neimenggu/0872313390279143.bmp
/imagelist/2008/271/8ttzqcc7fd15.jpg
看看说说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it/u=4197964348,1843268384fm=51gp=0.jpg;
/it/u=1182525000,2383468102fm=51gp=0.jpg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展开想象,产生意境,获得多样的感受做准备。)
二、交流
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这是学生自学成果的汇报展示机会,学生课前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对个别字词的浅层推敲,以及通过质疑、做批注、查资料等方法,对文本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此时,先让学生说说,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又从不同方面获得了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想欣赏草原美景吗?
三、欣赏视频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v_show/id_XMTIxNTI2ODg0.html
1、写一写:这一次,我们也看到了美丽、广阔的大草原,能把你观察到的草原美景描述下来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描绘得最好?(音乐效果和形象逼真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容易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引发学生对草原美的享受。学生动笔写一写,正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感悟到的及时倾诉出来,关注学生的自主感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没有对文本进行品析之前,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他们的想象是不会受限制的。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对草原有了新的感悟,这时候,对草原的新旧认知及感悟在学生脑海中发生碰撞,认知、情感在不断地取代与转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小组之内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作品代表进行集体交流。3、小结:
听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也都能抓住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描绘辽阔美丽的草原风景,想不想知道老舍先生初次见到草原,是怎样描写草原美丽景色呢?
四、披文入境,自主感悟,展开想象,感情诵读
(诵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前面的感情铺垫,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加上在教师引导中自主学习、发现感悟、感情朗读、展开想象等途径,学生更容易在朗读中获得美的享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文第几自然段着重描写了草原风景呢?(第一自然段)那就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除了描绘草原美丽景色,还写了哪些内容?
2、师配音范读,不知读得怎么样,请学生评论。
3、学生再读。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的过程,力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念,注重把学生放在学习、感悟的主体地位,这一是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4、作者这次见到的是哪儿的草原?他以前去过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说一:
作者都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
学生交流。
6、作者是怎么描写草原的天空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追问,指导个性化的诵读。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为什么?
空气是清新,清新的空气给人一种什么感受?明朗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回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参与及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