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教案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草 原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通过自主读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录像等资料。(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2)搜集与草原有关的图片、文字。
课时安排
课时。注:1.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学生活动卡”请到“金星教育小学网”中下载。网址:http://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去过草原吗?在你的印象中,草原是怎样的呢?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草原吗?出示“草原分布图”,了解草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地区。
讲述:很多年前,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第一次到内蒙古大草原去参观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并记录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参观访问记——《草原》,今天,就
设计意图:通过勾起回忆,呈现情境,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产生“走进”大草原的冲动,形成阅读期待,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提示: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生字词):
地毯 渲染 低吟 迂回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偏西 天涯 襟飘带舞
指导“迂、驰”的读音。
(2)课件出示第二
勾勒 内蒙古 好客 同行 似乎
指导:读准词语中的多音字,再给多音字扩词。
重点理解“同行”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并举例说明。
同行xínɡ:一起行路。同行hánɡ:行业相同,同行业的人。
再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理清作者参观访问的经过,试着概括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介绍草原的。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归纳。(板书:景物美 人情美)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参观访问的“行踪”
三、品读感悟,共同鉴赏
过渡: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丽风光展现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请大家自由练读,先看看课文中写了哪些景物?(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大牛……)
引导: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在直接描写景物的句子中,哪些语句写得特别美,请在下面圈圈画画,简要批注。
学生交流品味。
(1)课件出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先抓住“清鲜”“明朗”感受天空之美,再换词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2)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先理解“一碧千里”的意思,再引导想象大草原“一碧千里”(板书)的画面;联系本段第二句,理解“并不茫茫”的意思,体会并读出草原无边无际的绿与美。
(3)课件出
图文结合,体会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的好处。引导展开想象,体会“绣”字的妙处,从而感受羊群给草原带来的生机,感受草原的动态美。指导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体会草原的景色美、作者的语言美。
(4)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联系课文注释及生活实际理解感受“渲染”与“勾勒”的意思,媒体呈现“中国画”和“小丘图”,两相对比,体会比
4.以情激情,感受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1)过渡:面对如此一碧千里的草原,作者不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而且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尽情抒发了当时的感受。请找出相关句子,一起来读一读。
(2)交流出示,引导点拨。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假如你就是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呼吸到那么新鲜,那么干净的空气,看到那么晴朗,那么明净的天空会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引导探究:联系上文,这种境界指怎样的境界?抓住关联词语“既……又……”体会作者初见草原时的惊喜、激动之情。抓住“回味”,感受草原风光的如诗如画,让人沉醉。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配乐朗读,以轻缓的语调读出回味的感觉,读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理清文路,指导背诵。
(1)回顾第1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这些景物的?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