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计学原理_第二章_统计数据收集.doc

发布:2018-05-16约1.74万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统计学原理_第二章_统计数据收集 2.1 统计数据的来源 从统计数据的观测登记方式和统计数据本身的属性来看,统计数据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来源: 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科学实验和生产试验的观测数据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存在两种不同的来源。 一是直接的来源,使用者所应用是由自己亲自观测登记获得的统计数据,属于第一手的统计数据,称为初级数据; 二是间接的来源,使用者所应用是由他人观测登记获得的统计数据,属于第二手的统计数据,称为次级数据。 任何第二手统计数据都是来源于他人观测登记所获得的第一手统计数据。归根到底,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科学试验和生产实验的观测数据是统计数据的来源所在,是第一性的,决定着统计数据的质量。 间接来源 (1)各类专业期刊、报纸、书籍所提供的文献资料 (2) 统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资料:定期发布的统计公报,定期出版的统计年鉴以及未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 (3)各类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咨询机构、专业调查机构、各行业协会和联合会提供的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的数据情报。 (4)各种会议,如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及专业性、学术性研讨会上交流的有关资料 (5) 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到的有关资料 (6) 业务资料,如与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各种单据、记录;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统计报表;各种财务、会计核算和分析资料 统计数据的来源 从观测登记方式看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 统计数据的来源 科学试验、生产实验和交易活动 统计调查、试验、实验和 交易活动 (直接的统计数据) 别人调查或登记的数据 (间接的统计数据) 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 二手数据的优点:搜集方便、数据采集快、采集成本低 二手数据的缺点:相关性、可信度、时效性 2.1 统计数据的来源 一手数据:经济现象的数据、人的行为数据、生产经营活动数据 一手数据的特点:搜集成本高、准确性、相关性、可信度、时效性 2.1 统计数据的来源 2.1.1 统计调查 2.1.2 数据的搜集方法 2.1.1 统计调查 统计数据调查的主要方法有普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我国政府统计调查工作是“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推断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国务院1994年42号文 1.普查 普查(Census)是为了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全面调查,调查在某一标准时间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总体单位 调查单位 普 查 对全部单位进行的调查。 普查具有以下特点: (1)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2)普查是一种一次性或周期性的调查。 (3)普查是一种调查在某一标准时间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的调查。 (1)普查是一种全面调查。 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较高。 普查往往需要临时征用大量调查人员,同时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登记和数据处理工作,由于调查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调查任务过于繁重,调查时间比较紧张,普查容易导致各类登记性误差。 不存在由部分样本推断总体参数的估计误差。 我国的普查 1994年方案 人口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基本单位 普查年份 0 77 3 5 1,6 (尾数) 我国的普查 1994年方案 人口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基本单位 普查年份 0 7 3 5 1,6 (尾数) 建筑业 2003年方案 人口 农业 经济普查 普查年份 0 6 3,8 (尾数) 《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法》是为搞好2001年进行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特制定的办法。普查的目的是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底数,掌握全国基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经济构成、规模结构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以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等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部门间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信息共享且能动态更新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社会监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并为开展其他普查和各类抽样调查奠定基础。 (3)普查是一种调查在某一标准时间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的调查。 根据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的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