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我国专家共识.pdf

发布:2018-12-01约5.43万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4· 生堡内社苤麦!Q!Q生呈旦筮塑鲞筮呈翅£塾也』!!堡翌丛鲤:堕些婴垫!Q:!丛:塑:№:兰 .标准与讨论.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我国心血管疾病从1990年起持续为居民首位死亡原 国2020”战略,均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 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心血 疗方针。以此为契机,为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 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伞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尤 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使我国尽快实 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1998年WHO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达下降拐点的目标,由中国医师协会心 全球健康报告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 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发 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起,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 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中之重。 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本共识。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亚临 一、我国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现状 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和 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 2008年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心血管 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口J。研究证实,动脉 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早期病变在儿童 别占当年死亡构成比的34.8%和40.3%,心血管疾病死亡 时期就已经存在”41,不及时控制就可能在中老年期发生动 率始终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且呈不断上升趋势。{2007年 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尤以冠心病 中国心血管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卒中 和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多数动 200万人,死亡100多万人,现患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 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 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 件。所以,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 病率为2.1%~22.5%。每年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 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1J,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 万人,每死亡3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用于心 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300亿元,与1993年统计数据 比较医疗费用增加了约6倍一1。 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起冠心病死亡率持续升高,1968 年冠心病死亡率高达336.5/10万;此后政府重视预防,主抓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 控制胆固醇、降压和戒烟;到2000年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 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主要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 50%,其中危险因素控制的贡献率最大,全人群胆固醇水平 行。在我国不同地区14组人群(共17330人)进行的前瞻 mln mm 性队列研究,平均随访6.4年,显示我国人群缺血性心血管 下降0.34mmol/L,收缩压下降5.1Hg(1 Hg=0.133 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发病危险80%与高血压、吸烟、高 kaa),吸烟鼍下降11.7%,对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 24%、20%和12%。二级预防和康复的贡献率为11%,三级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有关,其中34.9%归因于高血压, 31.9%归因于吸烟,11.4%归因于高胆固醇血症,3%归因于 预防为9%,血运重建仅为5%181。西欧各国近30年来因加 强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冠心病死亡率平均下降了20% 糖尿病。2004年全球52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