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2人教版必修2.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相关知识联系与考点
1.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一第一单元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必三第二单元
2.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一第二单元
3.近现代中国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必二第三单元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必一第六单元、必二第四单元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二第四单元
4.选修部分:
(1)商鞅变法(2)王安石???法——选修一第二、四单元;基本概念;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这三种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基础。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源泉,也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
3、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是古代中国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长期稳定,在世界进入近代后阻滞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许多私田出现;
3、齐、鲁等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突破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方式及形式;小农经济;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②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黄河流域;← 左图为
打制石器。
→ 右图为
磨制石器。;牛耕图;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翻
车
复
原
图; 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
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
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
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
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
溉效益。;都江堰全景;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一:清代台湾高山族耕田图;(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的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其牢固的存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