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战国时光有铁犁,没有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造垄,构造比较简单。 西汉耦犁从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增加犁壁,可以翻土碎土起垄。耧车既是播种工具,又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 隋唐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 * *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历史必修II》P22摘编 * * * * * *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如果你是一名历史学家,需要研究原始农业的情况,主要通过哪些途径? 远古传说 考古发现 文字记载 生产遗存 南稻北粟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碳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穿越时空:想象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 半坡遗址 刀耕火种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马桥文化石锄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商周时期从刀耕火种到“耜耕”或“石器锄耕” (1)工具:青铜农具 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作物种类: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4)影响:①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五谷六畜” “十二生肖” 黍 稷 粟 麦 豆 麻 稻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商、周 原始农业 农作物 耕作技术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石刀、石斧、耒耜 少量青铜农具, 石器木器骨器为主 刀耕火种 排水、沤肥 除草、治虫 南稻北粟 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1、起源: 2、表现: 3、意义: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水利灌溉 春秋战国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朝 明清 铁犁牛耕 垄作法 都江堰 耦犁、犁壁 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 代田法 漕渠、白渠、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曲辕犁,犁评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请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下面表格。 耧车 一年一熟 (完善) (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 我国古代农具是怎样逐步得到改进的? 1、从材质方面看,从最初的石、骨、木器等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农具; 2、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看,从人力操作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牵引。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时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 播种量之比 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 《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13世纪 英国 《亨利农书》 3倍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经营方式: 材料二:《诗·周颂》“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一: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 ”的卜辞。 集体耕作 赶紧从事你们的耕作吧,一万人一齐来进行耕作。 商王命令众人(农业奴隶)在田地上集体耕作 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生产目的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分散性。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的铁锄 战国时期凹形铁锄 战国时期铁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