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

发布:2018-09-24约5.43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③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④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4.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5.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生产分散; ②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三、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条件(1)铁力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落后性: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和压榨都容易导致破产 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单位产量的提高; 农民拥有一定生产资料; 重农抑商政策 5,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 抵御天灾人祸能力脆弱 6,积极评价:自耕农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技术的发展 3、水利工程的修建 4、统治者的政策 5、自然界的变化 6、人民的辛勤劳动 ······ 思考讨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对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发? 农业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尤其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 消除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确保中国人的生存问题,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经济要与保护环境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资本主义萌芽 五谷: 黍 稷 粟 麦 豆 麻 稻 “五谷丰登” 六畜: 猪 马 牛 羊 鸡 狗 “六畜兴旺” 十二生肖: 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农 铁制农具 骨耜 石器 铁制农具 农 --農、辳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基本特点。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基 集体劳动,定居 石器锄耕 奴隶社会(夏商周)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发达 集体劳动,不断迁徙 刀耕火种 原始社会 早期农业 根本 原因 地位 特点 生产 组织 生活 生产 条件 改进 耕作 制度 耕作 技术 生产 工具 社会 类型 发展 阶段 一 早期农业的出现 概念解读 什么是“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和主要耕作方式。 具体说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或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致的耕作,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精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