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流入地教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的研究”专题--个案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农民工子女流入地教育现状与教育对策的研究”专题 ****小学农民工子女个案研究 课题组成员:马光勤 2013年11月19日 研究对象: 家庭基本情况 王***,女,2000年11月15日生,****小学五(4)班学生,班长,系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随父母到安宁****打工,现居住在****。家中共五口人,有两个哥哥,现已经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居住环境基本能满足生活需求。 王*** 王仙基本情况 该生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现任****小学五(4)班的班长,个性随和,是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得力助手。她能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对人有礼貌,乐意帮助他人,能主动承担班主任交给的任务,并能认真完成,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教育中采取的策略 1、坚持以德为先,严格要求学生。 对优等生的培养要用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只看到优点,偏袒缺点,更不能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优等生的唯一尺度,从而在 “一俊遮百丑”的思想影响下,放松品德上的要求。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别人着想友好平等的和同学相处,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热心以及集体荣誉感。 教育中采取的策略 2、消除自满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等生凭借自已与生俱来的天赋,轻易就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这种心理有一种正确的认识,敢于解剖这一心理现象,并能认识它的危害,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提醒他们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督促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教育者在疏导中,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情感性、激励性,才能达到使优等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教育中采取的策略 3、加强责任感教育,学会感恩 对于多数的优等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冷漠,不懂得感恩。我建议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不能过于溺爱,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确地说 “不”,还要适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合理分配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他们了解父母的艰辛,懂得学会感恩。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后,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即每人帮助父母洗一次脚,并了解父母的感受和自己的体会,使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学会和父母交流等。 取得的成果 通过这次个案研究,使我深受启发,在实际案例的处理中,能够有效找到了理论的依据与支撑,认识到了对优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的重要性。对优等群体学生,作为教师在帮助他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其人格健全的教育,使优等生真正成为德才均 “出类拔萃”的人才。 教育应遵循的教育理念 1、坚持以德为先,加强对其思想教育。帮 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2、严格、要求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消除 自满心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加强责任感教育,学会感恩。 4、山外青山楼外楼,学无止境,学会 谦虚,不能骄傲自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