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本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doc

发布:2017-03-16约2.7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本教育渗透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本教育 认识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1学生们获得了自主,数学课堂显得更加人性化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详细讲解,学生必须注意力集中,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他们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学生们也是应付形式,他们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2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参与者   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大胆变革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组织者要构设好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环境,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以参与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好多问题,教师事先知道解决的办法也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例如:评析文中的某一人物,有的教师可能会根据手头资料的介绍进行分析,也有的教师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都要把这些既成的观点收起来,可以只给一些方法的指导,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当成参考资料,甚至可以把教师拥有的更为详尽的资料一并发给学生,然后师生共同合作讨论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给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创见,即使有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也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同时这种做法的针对性较强,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研讨中都会倾向于收获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来弥补自身知识或能力上的缺憾,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进行自我完善。   3由课程成绩的裁判者转变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应试型的语文课程评价,片面强化其甄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境地,这样学生的自主发展总不可能变为现实,而成为一句空话。而新课标评价理论要求语文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要求教师由评价角色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转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娴熟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情感性原则。就情感取向而言,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思索的独特判断,要倍加重视,摒弃求全责备;就语言运用而言,要多用寄寓真切期待的鼓励语,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期待而释放出潜在激情能量。第二,前瞻性原则。从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着眼,既不忽视其当下在语文知识能力乃至个性形成中的缺陷,更要关注其发展的潜力和可能的进步,对其细微的进步,要语文教师以博大的情怀去精心发现和呵护,并用情真意切的语言进行鼓励。第三,差异性原则。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理解深度上的参差不齐,并通过纵向比较去评价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4由课堂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民主平等的对话者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一方面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一方面又竭尽所能地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讲授”给学生,这样,课堂也就成了教师的“讲堂”,而学生呢?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记,机械地做,毫无主动性可言。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