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二烯烃.ppt

发布:2018-01-24约1.53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二烯烃 通 式 CnH2n-2 不饱和度 U=2 第一节 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 一、二烯烃的分类 2、累积二烯烃 1、孤立(隔离)二烯烃 3、共轭二烯烃 丙二烯 1,2-丁二烯 1,3-丁二烯 2-甲基-1,3-丁二烯(异戊二烯) 1,4-戊二烯 1,5-己二烯 二、二烯烃的命名 (标明每个双键位置和顺反关系) 1,4-己二烯 1,2-戊二烯 2,3-二甲基-1,3-丁二烯 顺,顺-2,4-己二烯 或(Z,Z)-2,4-己二烯 6 5 4 3 2 1 1 2 3 4 5 1 2 3 4 1 2 3 4 5 6 第二节 二烯烃的结构 一、丙二烯的结构 丙二烯分子是线型非平面分子 二、1,3-丁二烯的结构 大?键的形成使分子中碳碳之间的键长趋于平均化。 碳碳双键的键长0.134nm碳碳单键键长0.154nm 共轭体系的特点: a、键长趋于平均化。 b、折射率较高。 c、体系的能量低。 d、共轭效应沿共轭链传递,强度不减。 e、正负电荷交替分布。 ?+ ?- ?+ ?- ?+ ?- ?+ ?- 1、π-π共轭体系 由π电子离域所体现的共轭效应,称π-π共轭效应。这样的体系是由重键、单键相间组成的共轭体系。 2、p-π共轭体系 双键和P轨道或孤电子对之间的共轭效应称p-π共轭。 3、超共轭效应 (1)?键与C-H?键相互重叠,形成?- ?超共轭体系 (2)P轨道与C-H?键相互重叠,形成?- P超共轭体系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 (1)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内。 (2)共轭效应在共轭链上产生电荷正负交替现象。 (3)共轭效应的传递不因共轭链的增长而明显减弱。 二、吸电子共轭效应与给电子共轭效应 1、-C效应 共轭链上连有电负性大的原子或吸电子基团 ?+ ?- ?+ ?- 具有-C效应的基团: C=O C=N C≡N 等 2、+C效应 共轭链上连有供电子基团,如含孤电子对的原子 ?- ?+ +C效应的强度: a、同族: b、同周期: c、同种元素 总结:一般情况下,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对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它们有时作用的方向一致,有时则相反。当不一致时,哪一效应作用强,将由这一效应决定反应的取向或物质的性质。 ?+ ?- ?+ ?- -C, -I +C -I ?+ ?- ?- ?+ +C -I +C, +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