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买文具.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买文具》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 题:买文具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宁宁/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第一课时“买文具”。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教材中出示了买文具的情境图,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含有两步的混合运算和小括号,但没有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三步)顺序的合理性,
2.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1. 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不超三步)顺序的合理性。
2. 能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情境导入
(3分钟)
师:每到新学期,小朋友们都会给自己添置一些新文具。那这学期开始的时候,你买了哪些新文具呢?
生:铅笔盒;钢笔;三角尺等。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在新学期的时候添置了新文具
?
环节二
探索新知
(22分钟)
活动一:解决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1.PPT展示教材P47的情境图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数学问题学生解答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哪些条件:1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多少钱。
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4.汇报解答师相应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22×3+24÷4
5.说出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有不同点和相同点。
6哪种方法简便呢?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里,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解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PPT展示教材P47的问题三
学生标出顺序,独立完成
2. 讨论: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三:解决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PPT展示教材P48“试一试”
师: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呢?先自己独立探索,看看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索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
要使这个等式成立,9÷3×5-2画横线的部分必须等于9,;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要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但是小括号已经用过了,我们不能在它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符号“中括号”,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板书:中括号【】)
5. 师生共同小结带中括号的运算顺序PPT展示:
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完成目标二)
?
学生能在对比后说出综合计算的简洁性,能正确说出运算顺序。
(评价目标一)
(评价目标二)
能说出“十万”的大小指的是数量的多少。计数单位“十万”是和长度单位“米、厘米”一样是单位。
(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5分钟)
1.教材48页,看着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决
2. 第2题,请一个人读题。(学生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
3.第3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
4. 第4.5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学生独立解答。
(完成目标一、二、三)
?
通过学生习题完成的准确率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目标一、二、三)
板书设计:
买文具
22×3=66(元) 22×3+24÷4 9÷【3×(5-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