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上册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买文具.docx

发布:2023-11-01约2.0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买文具》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 题:买文具 课 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宁宁/郑州市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中的第一课时“买文具”。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教材中出示了买文具的情境图,学生通过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逐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含有两步的混合运算和小括号,但没有对整数混合运算进行总结性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三步)顺序的合理性, 2.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1. 知道四则混合运算(不超三步)顺序的合理性。 2. 能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情境导入 (3分钟) 师:每到新学期,小朋友们都会给自己添置一些新文具。那这学期开始的时候,你买了哪些新文具呢? 生:铅笔盒;钢笔;三角尺等。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在新学期的时候添置了新文具 ? 环节二 探索新知 (22分钟) 活动一:解决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1.PPT展示教材P47的情境图 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数学问题学生解答 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钱?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哪些条件:1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多少钱。 3.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4.汇报解答师相应板书 (分步算式)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综合算式) 22×3+24÷4 5.说出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有不同点和相同点。 6哪种方法简便呢?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里,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 如果加法或减法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 (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解决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PPT展示教材P47的问题三 学生标出顺序,独立完成 2. 讨论: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3.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里,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计算。 (完成目标二) 活动三:解决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 PPT展示教材P48“试一试” 师: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呢?先自己独立探索,看看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 学生小组内交流探索 3.学生汇报 4.师小结: 要使这个等式成立,9÷3×5-2画横线的部分必须等于9,;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要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但是小括号已经用过了,我们不能在它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符号“中括号”,中括号是一种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也叫方括号,用“【】”来表示。(板书:中括号【】) 5. 师生共同小结带中括号的运算顺序PPT展示: 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完成目标二) ? 学生能在对比后说出综合计算的简洁性,能正确说出运算顺序。 (评价目标一) (评价目标二) 能说出“十万”的大小指的是数量的多少。计数单位“十万”是和长度单位“米、厘米”一样是单位。 (评价目标三)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5分钟) 1.教材48页,看着第1题,自己独立完成。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决 2. 第2题,请一个人读题。(学生读题) 学生独立完成 3.第3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 4. 第4.5题,开火车的形式来回答学生独立解答。 (完成目标一、二、三) ? 通过学生习题完成的准确率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 (评价目标一、二、三) 板书设计: 买文具 22×3=66(元) 22×3+24÷4 9÷【3×(5-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