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财政税收-教材精讲班-第十一章.pdf
中级经济师
财政税收
教材精讲班
授课教师:高亚军
第十一章政府间财政关系
本章介绍
第一节财政分权理论
第二节政府间收支划分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第四节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一财政分权理论
•一、公共物品和服务理论
•研究财政分权问题,应将分析公共物品和服务受益范围的层次性作为出发点
•研究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实际上就是研究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层次性问题,进而
为分析不同特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与各级政府职责和行为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科
学、合理地界定和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及支出责任提供必要的依据
•绝大多数公共物品和服务都有其特定有限的受益区域,这就意味着,社会成员对公共物
品或服务的享用程度,要受到地理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全国性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指那些与国家整体有关的、各位社会成员均可享用的物品和服
务,其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如国防
•全国性公物品和服务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其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
疆域之内;全国性公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央政府,而不应该是某一级地方政府。
所谓地方性公物品和服务,是指那些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
的公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如路灯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其受益范围具有地方局限性。
•从公物品和服务及个人偏好角度出发来构建财政分权理论框架的,以沃伦斯•欧茨和
查尔斯•提布特的理论最具代表性。
•欧茨提出,财政分权理论是以这样一个现实为基础的,即并非所有公物品和服务都具
有相似的空间特征,一些公物品和服务可以使整个国家受益,而另一些公物品和服
务只能使某一地区受益。欧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地方政府为其辖区提供相应的产出水
平通常要比中央政府对所有辖区提供统一的产出水平更加符合帕累托效率。
第一财政分权理论
•提布特在其1956年对财政分权理论所作出的概括中指出,分权的最终结果将有助于对
不同人口群体的公物品和服务偏好做出判断。地方政府提供某些公物品和服务,这
些群体可以按照其从该公物品和服务中获益多少来支付一定的代价。
•个人还可以通过向最能反应其消费偏好的辖区流动来表示他们对原辖区的不满,即用
脚投票
•二、集权分权理论
•三、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是指各级政府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划分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制度。财政联
邦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政分权,即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利和支出责任范
围,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决定其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具精髓在于使地方政府拥有合适与
合意的财政自主权迸行决策。
•财政联邦主义为地方分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理由:首先,地方政府存在的理由是它比
中央政府更加接近民众,也就是说它比中央政府更加了解其辖区民众的需求和效
用。其次,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人有权对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公物品和服务进
行各自的选择,而地方政府就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选择的机制。
•为了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分配的公平性,某些公决策应该在最低层次的政府进
行;地方政府之间也会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更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四、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是指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均衡数量的理论
•庇古奈特
•俱乐部理论的基本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