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对本册教材的认识与把握
一、强调四个不同
从这册教材开始,我们开始进入了高年级阶段,也就是第三学段。本册教材是第三学段的第一本教材。前八册新教材的整体结构大家都比较熟悉,随着年级的升高,根据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本册教材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主要: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从五年级开始,各单元的导语一般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主要激发兴趣,点名本单元的专题内容。第二自然段则突出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样既方便老师们在教学中能抓住重点,又方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第二组的导语,第一自然段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让我们走进本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棵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吧!这个自然段交待了本组教学内容,都是以思乡为主题的内容。那么第二自然段,则交待了本组内容需要进行的读写训练点,就是“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导语在语言叙述上,有的比较平实。比如第三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有的导语则充满文学色彩,富有感染力,如第七组,“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欢欣鼓舞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也是一段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
2.将口语交际与习作部分单列。在前几册教材中,口语交际和习作栏目一直放在语文原地栏目中,五六年级教材则将其单列出来,加强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指导,体现了编者对学生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的重视。在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的安排上,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二者可以灵活处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增加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如第二组: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这是内容上提供了多个角度,学生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很宽泛。“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这是方法上的指导,就是学完本组课文之后,把你学到的表达中心以及布局谋篇的一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取消语文原地板块,换为回顾与拓展。在前几册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高年级教材则取消了语文园地板块,一个单元通常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个部分组成。回顾拓展这一名称反映了教材顺应高段学习的要求,体现出高段的语文学习要不断巩固旧有知识,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的编写意图。
4.回顾拓展板块增加了新栏目。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其中除了保留原来的日积月累、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栏目外,有两个栏目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是新设的,是以前没有过的。交流平台每个单元都有,是由低中年级的我的发现栏目演变而来,主要是对本单元或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特别是侧重就阅读、习作、习惯养成的某一方面,进行交流小结,以使学生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四组回顾拓展:本组的几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篇课文都通过一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讲出了作者受到的启发。如《钓鱼的启示》中,作者写道“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段话,总结了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段话总结了本组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也学会通过重点语句来表达中心的表达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交流平台”栏目里的提示,仅供教师教学参考,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课外书屋是推荐与单元专题相吻合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整本书。如回顾拓展三推荐学生读《森林报》,读高士其的《细菌世界历险记》,李四光的《穿过地平线》,贾兰坡的《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法布尔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