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三单元第12课《桥之美》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掌握生字词 掌握生字生词 点缀 煞它风景 险峻 前瞻后顾 给生字注音: 解释词语 和谐: 极目: 驻足: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配和得适当匀称 用尽全力远望 停住脚步 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 或错误极大。 zhu sha jun zhan 整体把握 文章结构 桥之美 第一部分:(1-3)总概说明对象和角度. 第二部分:(4-6)正反两方面说明桥之美在于环境的配合. 第三部分:(7)总说桥美及其普遍的美学意义. (总-分-总) 第一部分: 1段点出说明对象:桥 2段点出说明角度:美 第二部分: 3段: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 4段: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 5段: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 6段:桥无环境衬托不美 正面 反面 第三部分: 现实中的桥之美 虚拟中的桥之美 普通意义中的桥之美 整体感知: 桥之美 思 考: 1、作者是怎样引出“桥”这一话题的? 2、人们(美术工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爱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产生这样的感情的呢? 用一句俗语“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引出“桥”的。 圆的桥洞 结构美 方的石块 相处和谐 弧的桥背 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桥之美 4、为说明这一中心对象,作者举了哪些桥的例子?说明了桥有什么美学效果? 《清明上河图》虹桥 桥之美的总特征 举例说明 各自的作用 (美学效应) 石桥与苇丛相配合 舒畅 石桥与细柳 合作 销魂 长桥与水面配合 满足 风雨桥的廊与亭 驻足 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的形式和作用。 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石桥与苇丛配合显得疏朗开阔 江南乡间的石桥 石桥与细柳配合显得和谐统一 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 苏州的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风雨桥与苇丛配合给人安闲、自在之感 虹桥联系两岸街头,展现繁华的生活. 猜一猜 样子像船不是船,永远停在江河畔; 火车汽车它能载,光载东西不开船。 (打一建筑物) 桥 之 美 廊 桥 江南小桥 小桥夜景 十七孔桥 颐和园豳风桥 英国伦敦桥 威尼斯叹息桥 多塔双索面拉桥 立交桥 走进作者 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中国现代画家。 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巨大影响的画家,曾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