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动物营养学报.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物营养学报2016,28(1):198⁃207
ChineseJournal of AnimalNutrition
doi:10.3969/ j.issn.1006⁃267x.2016.01.026
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
陶 莲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门、纲、目、科
和属5 个水平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影响。 将去穗后仍青绿的蜡熟期玉米秸秆切短揉搓至1~
2 cm,将水分调节至65%~70%后,取青贮前样品(3 个重复)和青贮后样品(3 个重复)使用聚乙
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45 d后开启取样,运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
青贮前后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结构的变化。 结果表明:1)青贮发酵45 d后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
呈黄绿色,质地较好,呈酸香味。 青贮发酵作用能够使玉米秸秆pH迅速降低(P<0.05),乳酸含
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下降趋势(P>
-
0.05)。 2)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发酵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 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
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菌群
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能够显著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
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菌群数量(P<0.05)。 综上,青贮发酵改善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以及
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致病菌对
家畜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 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及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能够在分
析青贮品质的同时,提供青贮前后整个菌落构成及丰度变化的信息,进而为发酵过程的调控
提供依据。
关键词: MiSeq;玉米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细菌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2016)01⁃0198⁃10
青贮饲料常被认为是乳酸菌发酵的产物,然 养物质的损失率,提高青贮发酵品质,了解各种微
而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微生物共生体系,参 生物的活动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青贮前
与青贮过程的微生物种类非常多,包括青贮原料 [3]
后起主要作用的菌群的活动规律 。 近些年来有
上附着的微生物、引起青贮饲料发酵的微生物以 关青贮过程中微生物种类和丰度的研究一直是国
[1]
及引起青贮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等 。 在青贮发酵 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主要包括:1)不
过程中,菌落的构成及丰度是不断变化的,乳酸菌 同青贮阶段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如乳酸菌、大肠
-
[2] 杆菌、霉菌和酵母等[1 2,4] ;2)不同青贮剂、青贮原
等少数优势种群对整个种群起决定作用 。 为对
青贮过程进行调控,促进青贮过程中有益菌种的 料及青贮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