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不一样的你我他.pdf
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不一样的你我他
标题:不一样的你我他
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的能力。
3.实现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重点:
1.学生形成“不同”的概念。
2.学生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学生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的能力。
难点:
1.学生克服以己度人的主观思想,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
2.学生了解不同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个体差异的深层次原
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锅巴和米饭的图片,请同学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
相同之处。
2.接下来,教师举起教室中的两只卡通人物的玩偶,请同学说
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3.让同学思考,在我们身边的人,有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哪些
地方是相同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徐徐引向人的差异,如:
长相、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
二、游戏引入
1.取两个玻璃杯,将一杯里的糖果按每人一个计数发给同学们,
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糖果,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并告诉大家自己
的糖果口感怎样、数量是否足够、是否还想再要一些,从而引
出同学差异性和不同的看法。
2.拿出两张“相似”和“不相似”的纸条,然后要求同学在5分钟
内找到与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方面相似的同学和不相似的同
学。
三、游戏实践
1.通知同学们一起做一件事。如:赛跑、唱歌、跳舞等等。
2.在完成任务后,请让他们谈谈感受:
a.谁比较吃得准、强、聪明呢?
b.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多大?
c.自己跟别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d.自己跟别人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情景模拟
1.情景1:三个同学进行一件任务,其中一个人得到了老师的
表扬,另外两个同学没有得到,大家还会以平常一样相处吗?
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体差异可能会造成这种现象,但是这
不代表大家是不同的。学会尊重并欣赏彼此的差异,让大家一
起快乐成长。
2.情景2:在游戏结束时,有同学可能还没有达到要求,而自
己完成了,你会怎么做?
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可能存在不同的原因,如生理发育、环
境及家庭背景等因素。此时,我们应以容纳心态面对差异,关
爱与帮助他人获得同样的成就。同时我们更要坚信,我们各自
身上各有闪光点,这是我们拥有不同声音、不同思想的沃土所
在。
四、案例分析
在班上存在一个眼镜男孩,他平时很内向,不易与同学交流,
但他的成绩一直相当不错,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评价
他为书呆子,作为他的班主任,如何引导同学正确认知这个同
学呢?
教师引导同学从不同角度观察眼镜男孩,他可能是对自己内在
沉淀的表现(成绩好),他也可能是对自己眼力健康的保护
(戴眼镜),或者是因为他的性格内向,不易与同学交流。我
们应该尊重他个性的同时,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他展示
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发他的开心,带动他与同学的交流沟通。
五、小结
1.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了今天拓展了哪些新的认知。
2.引导同学思考,差异的存在是否是好的,为什么?
3.吧今天的话题延伸到更广泛的群体或社交场合,让学生开始
理解和关注更深层次的问题。
4.用今天涉及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理解
和认知更多的事情。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后进行一个关于“班上最与众不同的人”调查或小案
例写作,体现对学习情景的理解,并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以
便互相了解和学习。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面对了各种各样的差异,如个人性
别、年龄、身体条件、文化背景、信仰、价值观等等。人们之
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是如何正确地理解和
处理个体之间的差异,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育
领域,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欣赏差异的能力,这是促进学生身心
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针对学生的情感、认知、行
为等方面开展了这次课程,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个体之间的
差异和相似之处,培养尊重和欣赏个体差异的能力,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二、学生认识“不同”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讨论、图片和玩具展示等方式让学生
逐渐学习到了“不同”的概念,并掌握了一些描述“不同”的语言
形式和表达方法。这是整个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也是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个体差异的前提。
三、学生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在课程的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游戏和情景模拟等多种形
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个体差异和相似之处。游
戏和情景模拟很好地帮助学生产生共鸣,更真实地感受到个体
之间的差异和相似,并学会接纳和欣赏这种差异。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