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不同烹饪加工方法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课件)——《烹饪营养与食品安全》(重大版).pptx

发布:2025-02-10约3.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烹饪营养与食品安全》

不同烹饪加工方法

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糖类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油脂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无机盐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烹饪加工与营养影响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01

蛋白质在烹饪过

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变性原理

指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变化,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功能丧失的现象。主要由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

烹饪中的蛋白质变性

物理因素如加热、加压等是烹饪中引起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如蛋清加热凝固,瘦肉烹调变硬。

1)蛋白质的变性

过度加热的后果

过度或持续高温会使蛋白质焦化,生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并可能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降低营养价值。

变性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关键因素,45℃开始变性,55℃变性加速,过高温度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凝固,影响营养价值。

1)蛋白质的变性

山FC01

胶原蛋白转化

胶原蛋白经水解生成明胶,用于制作肉皮冻,使汤汁变黏,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烹饪中的应用

长时间烹煮使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物质,增加食物口感和风味,如骨头汤的鲜美。

2)蛋白质的水解

03

03

美拉德反应影响营养

降低食品营养价值,氨基酸、糖与蛋白质结合导致营养成分损失。

美拉德反应定义

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棕色物质或拟黑素,影响食品风味与营养。

美拉德反应安全性

可能产生抗氧化性,但过度反应可生成有毒物质,如焦化物和杂环胺。

美拉德反应效果

产生香气与色泽,如烤面包、红烧肉的诱人外观和香气。

3)美拉德反

酸和碱的作用

烹饪中,酸可制作酸奶、凝乳,调节味道并杀菌;碱能制作皮蛋,但过强的碱性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盐的作用

盐能改变蛋白质性质,用于腌制、烹饪中,如腌咸鸭蛋使蛋白变稀、蛋黄出油,煮肉汤时后加盐等,能影响食物口感和营养释放。

机械力的作用

剧烈机械力能使蛋白质变性,如搅拌蛋清时,蛋白质伸展成薄膜包裹空气形成泡沫,这是蓬松蛋糕的原理。

水的作用

水能促进蛋白质热变性,烹饪时增加食物水分,可降低变性温度,有助于保留营养成分。

4)影响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糖类在烹饪过程

中的变化

淀粉老化是糊化淀粉在低温或长时间放置时变硬、

不透明的过程,影响食品口感和消化率。通过控

制水分、添加抗老剂或改变淀粉类型可延缓或防

止老化。这一现象在烹饪中被用于制作粉丝、粉皮等食品,通过调整淀粉类型和温度来调整食品

的口感和韧性。

淀粉糊化

淀粉糊化后形成黏性胶体,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率和菜肴口感,常用于挂糊、上浆和勾芡。

1)淀粉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淀粉老化

糖类加热反应

超过熔点,糖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褐色物质,产生焦香味。

糖类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

碱性环境下,糖类变化加速,形成黑

色分解产物,酸度和色度更甚。

蔗糖熔化特性

150℃开始熔化变黏稠,制作挂霜拔丝菜利用此现象。

糖类焦糖化过程

无氨基化合物时,糖类脱水变深色,产生焦香味,酸度和色度增加。

2)蔗糖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饴糖的化学特性

高温下麦芽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色素和香

味物质,赋予食品独特风味和颜色。

饴糖在烘烤中的应用

麦芽糖提供糖色,提升香气,增加耐脆度,防止脂肪及水分外溢,保持食物风味。

3)饴糖在烹饪中的变化

4)膳食纤维在烹调中的变化

纤维素的烹调影响

纤维素经加工可溶化,增加营养吸收。原果胶变可溶性,提高消化酶作用,利于营养消化。加热时蔬菜果胶吸水变软,促进消化吸收。

烹饪中油脂的变化

部分动物油脂会浮在汤面,增加肉汤香味,

助于提升汤汁的口感和消化吸收。

5

脂肪在水和热中分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

肪酸。此过程影响食物味道和营养可吸收性。

55

1)脂肪热水解

动物性油脂特性

脂肪热水解原理

在烹饪中,脂肪酸与乙醇、醋酸反应生成酯类,增

加香味。如红烧肉时加入料酒、香醋,可提升菜品的香气和口感。

2)酯化反应

油脂营养价值变化安全烹饪建议

油脂热分解影响

油脂热分解温度不同,影响其发烟点,如黄油

140~180℃,植物油180~250℃,过高温度

会丧失营养价值并产生毒性。

高温下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损失,营养价值

降低,易产生丙烯醛导致变味和毒性。

油炸温度应控制在180℃以下,避免油脂热分

解过度,保证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

3)油脂的热分解

油脂热氧化过程

高温下油脂分解,产物氧化生成

醛、酮和有机酸,产生哈喇味,

影响人体健康。

不同油脂聚合差异

亚麻油最易聚合,大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