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教育在社会中的发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关系 第二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的关系 第四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 (经济)的关系p23 (一)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 1.理论上:生产力发展,——物质条件 2.具体表现: 第一,制约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在校生数字) 第二,制约着教育目的、人才培养规格 第三,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部分教学内容(各个阶段) 第四,促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 (一)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 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9年11.7万,57年44.1万,59年89万, 62年50万,65年67.4万, 76年 56.4万, 89年 208万, 91年206万,94年279万,97年300万, 98年108万,2001年260万,2002年320万,2003年382万,2004年504万,2005年504万,2006年530万,2007年570万,08年599人,09年629人,2010年662人 2006年在校生1710万人,2007年在校生1740万,2010年2231.79人,(研究生153.84人,博士25.89人,硕士127.95人) (一)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 3、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自然科学的课程内容 古代社会:主要是哲学、政治、宗教、道德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不多; 十四世纪:主要有三门,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十六世纪:增加地理学、力学等; 十八世纪:又增加代数学、三角学、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等; 二十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 (二)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P25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知识的手段(或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新的生产工艺的手段 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1)理论上 生产力三因素: 最主要是劳动力: 智力+体力(综合体) 可能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力 教育为了生产,教育创造了生产力。(马克思)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主要手段 (2)劳动能力增强主要表现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 主要手段 (3)现实表现 国外统计结果: 小学毕业程度比文盲43% 中学毕业程度比小学 108% 大学毕业程度比中学 300% 国内统计结果: 小学100% 初中150% 高中(职中中专)170% 大学210% (4)结论 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劳动创造的财富成正比 即文化程度的高低与 劳动者个人劳动的收入成正比。(对不对?) 2、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知识形态的 潜在的生产力 转化 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劳动力) 科学技术方数 即它不是一般的乘法关系,而是呈几何数量增值,呈指数增长,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手段 4、教育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具有生产性 现实上:——日本经验 谁要想经济得到发展,谁就必须先办教育 教育的发展要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经济要起飞,教育需先行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的关系P18 (一)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某些教育制度及教育内容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对象和权利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积极作用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制度
显示全部